要說演習這事,一般在一線部隊服役的官兵在服役期裡至少能遇到一次。
當然了,特別倒黴的除外。
比如演習之前忽然因為訓練上躺在醫院裡動彈不得了,又或者被連隊主官點名留下看家——無論怎麼拉動,也總得留一兩個人在營區裡看家站崗,總不能一個人都不留。
所以說,參加演習幾乎是每一個在pla裡奉獻過青春歲月的人共同的回憶,只是回憶各有不同而已。
一線的部隊每年都要進行演習,規模從營級的對抗到團,再到師與師之間。
至於對抗的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百花齊放,各搞各。
像莊嚴在1師的時候,也參加過軍區級別的演習,當時因為軍區的電子對抗團剛剛成立,所以讓1師去試試刀。
結果1師在那次演習中剛開打就被電子對抗團把頻道干擾得亂七八糟,下屬各團協同幾乎被切斷。
後來總結原因,不是因為裝備不行。あ七^八中文ヤ~8~1~ωωω.7\8z*w.còм <首發、域名、請記住
因為1師那會兒的通訊裝置都是配備最新式的,只是因為下面的營連主官們出於愛護新裝備,把新裝備的電子對抗車和裝置之類的新裝備全部刷得錚亮,放在庫房裡就差沒擺個神臺供起來,所以才導致熟練度不夠,一擊即潰。
也就是那時候開始,1師得出了一個教訓——裝備發下來就是用來造的,不是用來看的。
練兵練兵,不練就不成兵。
從種類上分,演習也分為單方對抗、雙方對抗、多方對抗等等模式。
單方對抗其實很好明白,就是那種在預設演習場地上佈置“假目標”,做一些碉堡,用石灰粉在地上標記出敵軍陣地,最逼真就是拖來一些報廢的坦克裝甲車,放在陣地上,然後在沙盤上模擬出敵軍的大致兵力和火力配置。
之後把部隊拉到演習場,給他們下達任務。這種任務一般都相對簡單,大多數師進攻性的任務。例如在xxx高地到xxx嶺高地一線有xxx聯軍一個團兵力,配置火力為多少個坦克固定發射點,多少裝甲部隊,前面有縱深多少多少的混合雷場之類的情報資訊。
然後部隊指揮員根據這些資訊快速制定作戰計劃,在沙盤上進行推演。
而負責整個演習組織的導演組則根據紅軍的攻擊態勢和進度,不時給出一些突發的情況,模擬藍軍的反擊和防禦,讓紅軍指揮員進行及時兵力部署和調整。
——————————————————
求月票啊!!!!!
月票啊!!!!
最後讓紅軍部隊對其中的一些陣地進行模擬進攻,一般來說,最刺激的就是這種進攻往往是實彈的。
單方對抗演習裡,也有規模大小之分。
小的就是團建制甚至營監製這種。把配屬的炮兵部隊往前一派,佔領炮陣地後,指揮班前出,進行偵查和標定,計算射擊諸元后發往指揮部,指揮部下達射擊命令給炮兵部隊。
炮兵部隊則一通操作,裝訂諸元,裝填彈藥,然後咣噹咣噹一通猛炸。
一般這種時候,首長就會拿著望遠鏡坐在遠處的主席臺上——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主席臺的實現都極好,放在高地上,能大致看到整個小範圍戰場的攻擊態勢。
這時候其實就等同於考核,只不過是大型考核,考的是整個戰術配合和協同,還有部隊的訓練成果。
在首長望遠鏡的視野中,刷成白色標記的“敵軍陣地”在一連串騰起的炮火中灰飛煙滅。
如果是大型演習,還會觸動空軍配合,什麼轟炸機、強擊機或者戰鬥轟戰機上去一頓轟炸,把目標的表面陣地炸成稀巴爛。
與此同時,工兵部隊也沒閒著。
針對敵軍防禦陣地前線的混合雷場,火箭掃雷車開始觸動,嗖嗖地一通發射,敵軍前沿陣地上的雷場頓時化為鳥有……(我故意寫錯的)
如果級別低的,沒有工兵部隊配合,那麼就只能依靠步兵用最原始的“強行開闢通道”開開啟突破口。
這種課目其實就是用綁著梯恩梯塊的長木條,在自己戰友的火力掩護之下衝到雷場邊,一般兩人一組,一路交替炸過去。
這種單方對抗演習,又優點,當然也有缺點。
優點是,這他娘可是實彈搞起。
有些訓練好的一線部隊搞起這種實彈對抗科目來說簡直就是玩命。
前期火力準備還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