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村西山溝五百畝土地種西瓜,這事兒沒什麼特別,去年就種西瓜。 最後一算,一畝地收五千斤西瓜,一畝地有六百塊收入。 種春麥收夏糧,一畝地有三百多斤,摺合人民幣一百元。 羅小毛手裡有三千塊,是因為她家種了十畝。 這片西瓜地,最少的一家就有五畝。 今年跟去年大不一樣,上噴灌鋪地膜,擺脫了靠老天爺下雨要收成,這就很特別。 去年秋天噴灌澆透了一次水,冬天凍了一尺厚,害蟲和荒草籽泡漲後再凍死,省了春天打農藥除蟲除草的大半勞動。 而且,帶頭人說去年一畝地收五千斤瓜,今年收一萬斤過。 秦建文和張春聽到這個數字嚇一大跳。 “川子,增產幅度有這麼高?今年冬天沒那麼好的一場雪。” “鋪了地膜,地裡溫度高,有了噴灌澆水,坐果期膨瓜期水分充足,一畝地多種一百窩,就有一萬斤過了,這是今年,明年再種西瓜就不行,肯定減產。” “那是,種三年就要倒茬。” 拖拉機拉進來十幾卷地膜,李家王家秦家張家戶抽出來兩戶,大家在帶頭人家五畝沙地沙裡鋪地膜。 瓜窩子隔一尺鏟一個,左右兩邊雙行距,一行出去,地膜拉開鋪在上面,兩邊用地裡沙土壓嚴實,隔一米地膜板上打一個截子。 很快一行鋪了過去,明晃晃耀眼睛。 “學會了沒?跟一加一等於二沒什麼區別。”秦川嘴上樂呵。 鋪地膜技術在大坪村提前五年出現。 過了今年到明年,整個西部乾旱地區搶著要地膜,不愁那十萬卷子賣不出去。 從遠處看,西山溝秦川家地頭,站著一排人看鋪地膜,白嘩嘩耀眼睛鋪過去一行又一行。 王莎和幾個年輕老師也夾在中間,幫川哥拉地膜卷壓邊角,幹得認認真真。 不到兩個小時,秦川家五畝地裡鋪上了白花花一片。 馮闖將覺得自己看都能看會,別說上手學的鋪了兩行。 王得周蹲在跟前看了半天,嘴裡嘀咕:“既然起保溫效果,幹麼不直接種西瓜籽,還要花錢移瓜苗?” 他家的大棚裡沒有育瓜苗,他要花一筆錢給張春,再從別人家菜棚裡移出來十畝地的瓜苗。 他掐指一算,心疼的要命。 一畝地的瓜苗錢就得六十塊,十畝地就得六百塊。 他心裡罵,秦家這小子心真黑,瓜苗育出來,他的目的是賺一筆錢。 種西瓜籽,一罐子一畝地還種不完,一罐西瓜籽才十塊錢。 他決定種西瓜籽。 大坪人各家跟著小川壓地膜的節奏,用了三天時間,西山溝五百畝沙地都鋪上了地膜,老遠看去白花花一片,耀眼睛的同時讓人心驚肉跳。 有些人滿臉質疑。 “張村長,我覺得咱川子鬧著玩呢,就這能增產到一萬斤?” “地裡不是綠色,是白色,哪有這麼種的?農牧局的領導也不上指教一下這是什麼技術,好像就咱們大坪村給沙地裡呀地膜。” 其實張村長心裡也很忐忑,要不是水地灣有兩百個大棚也是塑膠,讓大坪人心裡有了承受能力,這玩兒鋪在地裡,讓人白天黑夜心慌難忍。 “今年第一年搞,總不能不聽川子的,大家等著瞧,高崖那片棉花地也要壓地膜種棉花,羅家灣親戚也會跟著咱們村壓地膜。” 又三天過去,棚子裡的瓜苗扯了一尺長的瓜蔓,還不見帶頭人說移栽瓜苗。 “川子,你不是說清明節過了移麼,咋還不移,在棚子裡結西瓜蛋子呀?”張春一臉焦慮。 “春叔,清明前十天後十天,咱這兒肯定來一場倒春寒,過十天再移不遲。” 王德周家壓地膜之前,給瓜窩子裡種上了西瓜籽。 他悄悄種的,憋了兩天,實在忍不住給別人誇口,我家十畝地,我省了一千塊。” 聽他說這話的人不明白了,他怎麼就省了一千塊塊? “我不用移瓜苗,可不省了一千塊?” 這個意思傳進張春耳朵裡,村長一肚子火,跑王得周家罵他:“你去年不聽咱川子的,你吃的虧還少啊,你個二百五王得周。” “誰說非要移瓜苗,我種瓜籽咋了,你有本事把我地膜揭掉。” 張春氣呼呼,把這個意思給川子說了。 “整個西山溝五百畝沙地裡,就王德週一家種了瓜籽,你說他可不可惡?” 秦川呵呵一笑。 “張村長,這有什麼可惡的,沒有對比就沒有效果,我倒希望有一家種瓜籽,咱們等著看是什麼結果。” 在大棚裡育瓜苗是雙重保險,如果四月中旬沒有倒春寒,瓜苗移出去,比種瓜籽長的還大。。 四月十五號之前如果沒有倒春寒,王德州家的瓜苗長巴掌大,從地膜种放出來,但人家少花一筆錢。 天氣越來越暖和。 好多人看王得周家地膜下瓜窩子裡瓜苗已經長出來四個葉子,都有些後悔了,早知道天氣越來越暖和,和王得週一樣種瓜籽,十畝地省六百塊呢。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