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天方那邊防止汙了血脈,統統都是先淨身再用。”
黃道周說道。
說話間他們的馬車在船廠駛過。
宋應星戀戀不捨地收回目光。
那其實就是一艘縱帆船。
但這時候歐洲也沒有,楊信純粹造出來做試驗的,這種船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快,用在這片海域可以迅速傳遞資訊,東江鎮建立以後明軍的基地已經遍及了渤海和黃海北邊,訊息傳遞走陸路需要繞行一個大圈子,但海上卻是直線。傳統的硬帆優勢是操縱簡單,適宜近海多變的風向,但航行卻依賴順風,雖然搶風也不是不能航行,效率卻很差,所以經常得候風。
實際上主要靠洋流。
北上是靠黑潮影響下從南向北的臺灣暖流,南下是沿岸流,中間是黑潮和沿岸流共同作用的環流區。
而縱帆船不一樣。
這種船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搶風航行。
楊信先拿這艘做試驗,如果好用,以後就大量建造,甚至用於貿易,畢竟這東西速度優勢太明顯,而他這邊無非就是朝鮮倭國之類算是短途貿易,那麼這種船載貨少的缺陷就不值一提了。
新式的道路繼續向前。
很快前面出現了一座甚至比葛沽還要繁華的村莊……
準確說也是小鎮。
而且這裡隔著一條河流,通往裡面的是一座特殊橋樑,或許因為水面太寬無法建拱橋工程量太大,所以這座橋完全是用木頭和鍛鐵建造,一根根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組合起來,最終橫跨十丈寬水面。
不過看上去還算結實。
這種明顯經過了嚴密計算的結構立刻讓宋應星瞪大眼睛。
“來的可是宋,楊二位舉人?”
一個穿四品武官服的中年男人站在橋頭笑臉相迎,並熱情喊道。
宋應星二人下了馬車。
“我等正是,這位將軍是?”
黃道周問道。
“什麼將軍不將軍的,在下黃鎮,只不過是給楊都督迎客的。”
黃鎮笑著說道。
“有勞黃僉事!”
宋應星兩人說道。
黃鎮現在是指揮僉事,他的升官速度也是極快的。
宋應星二人這次其實是受楊信邀請……
當然,不得不來的邀請,錦衣衛上門的邀請,完全一副不來赴楊都督宴請就得到詔獄吃飯的架勢,而且不只是邀請了他們,據說這一次楊都督連舉子加在職官員邀請了十幾個。都是錦衣衛一路護送而來,宋應星二人最先到達,在葛沽換上這種新式四輪馬車,沿著這條實際上伴隨減河開挖,同時開始修築,幾乎也是同時完工的大路而來。
“二位,請!”
黃鎮說道。
宋應星二人下車,跟著他走上了後面的木橋,那輛馬車緊接著掉頭重新狂奔向葛沽。
它還得去接下一撥客人。
這種新式馬車也是楊都督剛剛搞出來的,目前總共才二十輛,一輛獻給皇帝順便申請專利了,一輛留在京城使用,兩輛在這裡充當客運,剩下全是在兩地往返貨運的。
當然,製造速度很快。
但短期內仍舊只限於京城這些地方有錢人坐著舒服。
指望它迅速承擔陸路運輸任務是不現實的,中國四輪馬車不普及不是因為不會造,實際上清明上河圖裡就有。
三頭牛拉的。
這種東西小了貨運和兩輪沒區別,大了就得需要更多馬匹,而蒙古馬拉車跟夏爾馬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兩匹夏爾馬拉的四輪載重馬車估計得最少五匹蒙古馬。有養那五匹馬的成本誰還用馬車,僱一堆苦力推大車豈不是更划算,再不然弄幾輛小驢車騾子車同樣更划算,更何況四輪馬車能走紫荊關還是能走娘子關的崎嶇狹窄山路?至於四輪馬車坐著舒服的問題……
中國的有錢人有轎子啊!
四輪馬車難道還比轎子舒服?
那些劣質彈簧減震效果難道能比得上轎子的人腿減震?
這東西不是不會造。
而是價效比實在太低,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毫無吸引力,再簡單點說就是中國的人太多,而且馬匹太貴,所以四輪馬車的優勢被人力優勢輕鬆碾壓了。
當然,楊信的不一樣。
他有這種歐洲十九世紀才開始大規模修築的道路,兩地之間貨運量大,而且多重型貨物,四輪馬車的優勢就體現,至於牲畜成本對他根本不是問題。但放到整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