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反對這幾家民兵化。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民兵化過程中造成很多冤假錯案,使得地方士紳不安,刁民多以此欺凌縉紳,比如民兵就經常武裝搶水源之類。
總之就是明確告訴天啟,這件事不能再繼續了。
已經士紳不安了。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而這期間河間侯保持沉默,畢竟他不沉默也沒用,朝中又沒人幫他,他作為一個孤家寡人,這種時候還說什麼,他一開口整個朝廷都圍攻,既然這樣索『性』閉上嘴吧。倒是因為害怕刺激他,他上奏的京城警察制改革,在朝廷得到了順利地透過,畢竟這種細枝末節的事情完全不值一提,楊信能對民兵化這件事保持沉默已經可以了,如果連警察制改革也阻攔,很容易讓他發飆的。
所以警察製得到透過。
廢除原本的五城兵馬司,在京城設立警察總局,原本文官想把這個職位變成文職的,但九千歲要以內官掌管,正在捋他『毛』的文臣最終還是忍了,警察局類比內官各局設立掌印太監一員。五城設立五個分局,各設管理太監一員,各坊分別設立派出所,以內侍為所長,至於下屬人員就是僱傭了,實際上就是原本五城兵馬司的那些。
增加的只是巡捕。
這個由原本巡捕營那些改編。
最終就是五城兵馬司和巡捕營在城內人員合併,原本分別負責白天和夜晚的,變成無論晝夜都是警察局的。
這樣就不會互相推卸責任了。
而總局設立騎警隊和防暴隊,從親軍衛軍戶中僱傭,仿照援朝軍訓練,前者五百人後者兩千人,這樣實際上就相當於內官掌控京城,九千歲手中的實力大幅增強,至少在京城已經可以肆意橫行了。但文官們還是保持沉默,畢竟這種時候他們得依靠九千歲,只有九千歲能拉住楊信,而且出了弒君案,皇帝陛下肯定要加強對京城的控制。
至於以後……
以後再說以後吧,實際上現在很多忠臣義士都萎靡不振了。
畢竟他們對未來也很茫然,至少目前看,他們真得沒有戰勝閹黨希望,甚至這些天不少實在心灰意冷地都選擇了辭職。
比如魏大中就辭職了。
而黃尊素和方逢年雖然沒有捲入謀逆,但也同樣被革職,黃尊素還直接被削籍也就是永遠不能再做官了,至少目前來看,大明持續這些年的閹黨與清流惡鬥似乎閹黨已經可以宣佈勝利了。就連首輔葉向高也提出辭職,只不過九千歲還假惺惺挽留中,但他滾蛋也是時間問題,而他滾蛋後朱國禎這個一直並肩戰鬥的肯定也辭職走人。
孫承宗這個首輔已經不遠了。
另外作為對南方人的示好,九千歲已經準備讓徐光啟入閣,另外還引入他的親信黃立極,以此維持內閣的五人,這個也是北直隸人,這樣新的內閣就是三個北方人兩個南方人,其中還有一個南方人是正牌閹黨。
但無論怎樣,大明朝廷的主導權,已經完全落入北方人手中。
而在這些紛紛擾擾中,河間侯繼續沉默中,在上了警察制奏摺和改革方案後他就不再管了,而是迅速和天啟一起,把皇城的照明和監聽兩大體系完成,另外就是繼續訓練他的援朝軍。這支軍隊已經初具戰鬥力,實際上就是上戰場也已經足夠了,尤其是那些騎兵,已經有了真正精銳騎兵的樣子,甚至皇帝陛下都在楊信保護下親自去檢閱過。
而且在朝鮮王的再次請求下,皇帝陛下已經決定五月正式出兵。
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很顯然楊都督終於認輸了,他終究沒辦法一人敵天下。
在皇帝不支援,九千歲不支援,滿朝文武全都反對,地方士紳口誅筆伐,彷彿整個大明都在阻擋他的情況下,他終究還是無能為力,在這場一人敵天下的戰鬥中,他只能選擇認輸。
他不認輸又能怎樣?
強行民兵化?
除非他自己跑去江南,否則根本沒法做,但皇帝不會允許他私自南下,更不會允許他帶著軍隊南下,而南方的楊寰沒有這個能力,楊寰敢這麼做,蘇州士紳就能讓他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無非就是盜匪襲擊而已,把人殺光,發生了什麼還不是地方官隨便說。
總之在上下齊心協力中,大明的袞袞諸公們,最終還是心情愉快地享受到了他們第一次勝利的喜悅。
然而……
有一種人叫豬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