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矛衝擊……
長矛衝擊也一樣。
三十米或者說八丈距離,所有火槍手一輪齊『射』……
這個距離和步兵有一定區別。
歐洲戰場上無數血淋淋的生命檢驗出對付騎兵要早幾米開火,標準應該是歐洲的三十碼,因為再近了哪怕打中敵人的戰馬,也有可能因為後者剎不住車直接撞過來。
那時候騎兵就算想回頭都沒辦法了。
所以三十碼是標準距離。
“後撤裝彈!”
看著前方的人仰馬翻,馬進忠再次大吼一聲。
他部下士兵紛紛跑路。
他頗有些不甘心地看著前方一個從倒下的戰馬上躍過的騎兵,然後拎著斧槍向後。
在他前方二線一名己方火槍手舉槍扣動扳機,子彈正中那名長矛騎兵。
然後這個士兵以最快速度拔出刺刀,前方硝煙瀰漫中三波次衝擊的長矛騎兵紛紛躍過倒下的戰馬,帶著一片拋光板甲的反光,端著一丈的長矛恍如怪獸般直衝過來。這一次第二線列的火槍手沒有後撤,他們腳下本來就遍地死屍,騎兵肯定不敢再衝,就算衝到也得停下,畢竟死屍太多已經形成堵塞,而第一排裝上刺刀支起火槍,後面迅速開始裝彈。
這時候長矛騎兵轉向試圖追殺馬進忠部下……
這些傢伙很氣人的。
打完就跑,不管他們就會再出來。
但他們的位置卻極好,三個長矛方陣品字形佈置,前後之間也就是六排火槍手的寬度,長矛騎兵試圖衝上去戳他們,卻立刻遭遇前後兩個長矛方陣的長矛夾擊,這些丈八長矛都快六米了,前後夾擊完全封閉通道,那些騎兵瞬間被刺得人仰馬翻。
馬進忠亢奮地揮舞斧槍猛砍馬腿,他後面士兵們趕緊裝彈。
新的火槍因為使用定裝子彈,基本上不用一分鐘就能完成,就在騎兵受阻的時候這些火槍手完成裝填,緊接著再次開火。
另外一些騎兵則衝擊長矛方陣。
但六重長矛仍舊有著足夠的厚度來頂住他們的衝擊,說到底當一片長矛叢林在面前時候,絕大多數戰馬都本能地不會硬衝,哪怕古老的具裝騎兵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會在撞擊前停下,然後用馬矟之類武器戳,而此刻這些騎兵也是如此,但他們的一丈長矛很難刺中這些使用丈八長矛的長矛手。
長度差距太大。
騎兵想刺得儘量向前探出身子。
但這樣的話他就得面對不只一排長矛手了,當密密麻麻的無數長矛戳向自己的時候,什麼武藝也都使不上了。
而且他們就算刺中,那些長矛手也沒事。
所有長矛手都是半身甲。
雖然厚度不足以擋子彈,但長矛如果不是用力刺,還是很難真正刺穿這些表面滲碳的鍛鐵。
步兵與騎兵的長矛就這樣攪成一片,不斷有戰馬被刺中的悲鳴,和人被刺中的慘叫,還有衝的太深的騎兵被步兵從馬背上拽下來,然後直接拿錐子戳死,同樣也有騎兵揮舞著鐵鐧或者鞭砸碎步兵的頭顱,他們的死屍瞬間堆積,鮮血在腳下流淌……
冷兵器的搏鬥無比血腥。
甚至還有騎兵在直接衝擊靖難軍的那些騎兵小方陣。
不過這個最倒黴,因為騎兵方陣裡面有火槍手。
這就是古二爺頂住鳥『毛』的訣竅,被鳥『毛』暴踩了多年的瑞典騎兵,之所以成功逆襲,其實就是因為他把火槍手給佈置在了騎兵裡面,他透過計算得出一個事實就是同樣的距離內,短槍命中率和長槍比差太多。在火槍對『射』中,步兵火槍手的優勢足以壓倒騎兵,所以他乾脆把騎兵和火槍步兵混編,一個個騎兵小方陣和火槍方陣間隔排列。
鳥『毛』拎著五米多長矛衝過來時候,先由步兵糊臉一槍,然後騎兵再負責硬懟。
同樣衝向靖難軍騎兵的遼東鐵騎們,第一波先面對了騎兵陣型裡面的火槍方陣。
還是八丈糊臉齊『射』。
只不過打完後第一排火槍手支起了上刺刀的火槍。
然後左右兩個騎兵方陣同樣舉起了他們備用的長矛……
丈八長矛。
楊信對自己的騎兵格鬥沒什麼自信。
一群總共訓練了也就才半年的,原本沒有任何戰鬥力的軍戶,和遼東這些精銳騎兵相比,再英勇也很難抵消人家身經百戰的優勢,尤其是祖家吳家這些家丁型別的,人家那是從小就訓練出來的武藝,楊信這幫半年前還在地裡鋤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