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版平西王……
好吧,不是平西王,而是鎮南王。
楊信得到的封爵是鎮南王。
雖然理論上作為郡王,他得以古代的郡級地名來封王,但這時候大明之前封的幾個蒙古郡王也都沒按這個規矩,而且這個頭也不是天啟開的。
他曾曾祖最先封出的順義王。
雖然那時候順義王只是封號,到他才正式明確為郡王,但也代表著完全沒必要非按照規矩……
再說封王本身就不是按規矩。
所以最終楊信獲得的爵位是大明鎮南王,以鎮南王世守南京,總督江南江北及浙江軍政,開鎮南王幕府準其自行設定僚佐,以鎮南王監管三地稅收及財政。至於三地巡撫,布政使及按察使等官員,理論上當然還是各司其職,至於鎮南王不准他們各司其職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理論上這三省還是朝廷的三司體系。
尤其是司法。
這個理論上還在按察司體系下。
不過楊信以四民大會推舉出了新的南京都察院和大理寺,雖然天啟撤銷這兩個機構,但楊信無非就是改個名稱……
實際上不改也行。
所以按察司就算重新設立也沒用。
地方官都是楊信提名,這時候都是地方官審案,人家就不往按察司報後者又能這樣?同理還有布政司,地方事務就是不上報布政使,而是直接報鎮南王幕府,那布政使又能把地方官怎麼樣?
總之這就是個遮羞布,一個朝廷在江浙統治權的遮羞布。
只不過裁撤南京五軍都督府及三地衛所,統一改為受鎮南王節制的民兵體系,其實這時候天啟連北方的衛所體系都想裁撤,畢竟這個體系已經完全廢了。至於南京那幫勳貴,這個自然要重新找人繼承,好歹也是與國同休的,但徐弘基那些人死了也是罪有應得,這個鎮南王沒做錯,所以南京那些勳貴繼續留著,一家找個小孩出來繼承,但他們的俸祿由鎮南王負責……
給不給的都算在楊信頭上。
懷遠侯,誠意伯兩家調往京城,這些忠臣不能虧待了。
另外明確規定鎮南王所轄兵力為五步一騎六個軍,反正楊信也不在乎這個,他的民兵體系根本不用在乎常備多少軍隊,需要時候能迅速動員起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但總督沿海軍務不變。
也就是說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仍舊歸鎮南王節制。
這時候南洋水師已經回來了,之前剛剛還按著鄭芝龍和顏思齊暴捶一頓,把福建水師打得不敢出廈門,據說顏思齊的把兄弟楊天生,被南洋水師的戰列艦轟死了。
不過北洋水師移駐舟山……
估計天啟是想自己幹,這次北洋水師表現突出,無論炮轟吳淞口還是封鎖浙江沿海,甚至登陸強攻,都展現出海軍的作用。
天啟應該想搞自己的。
畢竟無論北洋還是南洋,都是楊信的親信,他很難拉攏過去,還不如另起爐灶單獨搞,這時候建造新式戰艦也沒什麼難度,航海人才同樣也不會缺乏。畢竟天啟還有鄭芝龍這幫人可用,這場戰爭中鄭芝龍表現已經落在皇帝陛下眼中,據說已經實封了福建總兵。
原本只是團練而已。
不僅僅是鄭芝龍,蘇松那幫人也得到皇帝陛下重用,只不過……
望亭。
“都幹什麼?”
九千歲一臉威嚴的看著他面前一幫悲憤無言的棟樑們。
棟樑們默默看著他。
“這是聖旨,你們有怨言也罷沒有怨言也罷,都必須得尊旨,萬歲爺這也是為了江南安寧,你們對鎮南王就算有不滿,也必須顧全大局。
咱家再說一遍。
你們所部都調往湖廣和江西,無論原本團練也罷官軍也罷,統統重新整編為御營,以宜興伯提督御營,連同宜興伯所部,各軍重新整編為御營十二軍。陛下知道你們都是忠臣,沈廷揚,徐弘祖,鄭遵謙,皆以都督僉事為本部總兵,許都等人此前已聖旨赦免,以生員入國子監讀書……”
九千歲繼續高喊著。
好吧,這是天啟對於這些人的安排。
他當然不會拋棄這些好打手。
實際上從戰場表現看,這些團練甚至比他的新軍更強,至少團練沒有一觸即潰,把這些人調出,由團練變成官軍,正可以補盧象升的損失。
後者丟了三個步兵軍,而且蒙古騎兵此後會撤離,這樣又少了兩個軍,正好把這些團練再整編五個軍,這樣依舊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