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了接地氣,少了人情味,少了習慣看到的葛尤。
缺乏幾分親切感,並不影響電影本身的品質,但對某些觀眾而言,卻可能不太適應。”
“《大腕》承載了許多社會內容,看似荒誕,其實距離我們只有一牆之隔。”
“喜劇是有難度的,用拍正劇的方式拍諷刺喜劇,使喜劇更可樂,使諷刺更尖銳。”
“《大腕》也許適合幾年後再看。”
媒體比較中肯的評價,票房也十分配合。
首周兩天收2300萬,次周結束,票房升到6900萬,排片開始減少,潛力無多。
“《大腕》預計最終7500萬,賀歲檔出師不利。”
“這種國際化到底需不需要?”
“觀眾還是愛看大片!”
“萬眾期待《十月圍城》!”
別的公司能有7500萬能樂死,放在許總這裡就是失敗,也虧得《大腕》不在五年計劃裡。
“慚愧!慚愧!”
馮褲子壓力齁大,專門來找許非:“對不住您,沒回本。”
“沒關係,哥倫比亞拿大頭,我賣他們海外版權就賺了。”
“那您估摸著,海外市場能好麼?”
“好不好跟我們沒關係了!”
嘖!
馮褲子撓撓腦殼,非常懊悔:“當初我也是心一熱,就盯住海外市場了。如今看來,我還是在國內打好基礎。”
他莫名湧起了鬥志。
許非腦中思索,這貨下一部戲是啥來著?
哦,《手機》。
《手機》可以拍……
…………
一部電影票房或高或低,資方或賠或賺,只有自己知道。
外界表現出來的,都是虛的。
《大腕》在外人眼裡就是賠了,實際是哥倫比亞賠了,許老師小賺一點點。
他也不能總薅羊毛,《功夫》準備繼續合作,這個肯定賺的——只是合同要簽好,好萊塢坑人的時候比誰都狠。
眨眼到了年尾,《大腕》預熱完畢,《十月圍城》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