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電影管理條例》公佈。
這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電影行政條例,7月1日施行,文字遍發大江南北。非常保守,未有什麼突破。
不少人看了就讀出兩條有用的:
製作、發行、上映都要施行許可證制度。我們常見的龍標,指的是公映許可證,現在還沒有龍標,就在片頭把證一貼:
“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電審故字(1983)第404號”
而另一條則是:放映單位年放映國產影片的時間,不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23。
保護不保護?非常保護。
但大方向就錯了,本想提高電影產量,結果逐年跳水。
…………
許非在象山待了一個多月,見了不少人。
最意外的是許鞍華,受謝晉邀請,過來幫忙。倆人交情很早,當年謝晉拍《芙蓉鎮》開座談會,找些作家、導演提意見,香港的發行公司派她參加。
許非跟她見了面,也算認識了。
到六月時,嚴打過了一階段,這貨才動身回京。
話說他年初加入中國會,搭上陳東生的生意夥伴,一位叫王焱楠的女士。送上門合辦了一本時尚雜誌,請鄧勇鏘做藝術顧問,開設專欄。
這年頭哪有時尚人才,招了些美術、攝影、服裝、外語專業的員工。先出季刊,一年出四期,內容就是轉載國外資訊,外加幫品牌打廣告。
相較耐克、阿迪、真維斯這些,頂級奢侈品進入中國都比較晚。目前有LV、皮爾卡丹之類,香奈兒、愛馬仕啥的還沒影呢。
不過大都匯在積極聯絡,邀請入駐,回應比較強烈。因為大都匯有優勢,一城一城的攻佔,如果品牌捆綁,也會一城一城的發展。
再說這本雜誌,許非連名都沒改,就叫時尚芭莎。
靠廣告營收,定價20,走中高階路線。為啥出季刊呢,一是沒經驗,二是品牌按季出新款,正好能對上。
創刊號計劃在夏末,介紹秋季流行。
時尚從誕生以來,就跟明星密不可分,今天的工作便是拍創刊號的封面、封底、內頁。
“三位這邊請!”
“張小姐,鞏小姐,請跟我去挑選服裝。梁先生先休息一下。”
梁佳輝點點頭,往沙發上一坐。面色古怪的張蔓玉和鞏麗走到試衣間,刷的一拉開,滿眼華貴。
差不多能有二十件旗袍,或雍容富貴,或清素淡雅,或熱情似火,或內斂保守……
“都是為兩位量身定製的,一會拍照用,拍戲也會用到。兩位可以各挑五款,不限風格,我們先拍照。”
“OK,謝謝。”
張蔓玉愈發古怪,莫名其妙的過來拍雜誌,還是大陸的時尚雜誌,不過一看名單,明白應該為電影預熱的。
她跟鞏麗同屬澤東公司,但並不熟,十分客氣。倆人挑完出來,就聽一陣低音炮般的笑聲:“梁先生,久仰久仰!”
張蔓玉抬眼,認得,叫姜聞,大陸非常著名的演員。
老薑對上某人慫,對旁人可霸氣外露,大步過來:“張小姐,幸會!”
“姜先生你好。”
她就覺握手的力氣很大,稍稍頓了下,而後鬆開。
“你怎麼才來?”鞏麗老熟人。
“有事耽擱,怎麼著,開始了麼?”
“我們正在準備,請四位先化妝。”
工作人員引到化妝間,開始捯飭。要拍復古、流行兩組,從品牌借的服飾;兩位女士另有一組旗袍,是伊蓮和上海灘贊助的。
“今天本來有五個,再加一葛尤。不過後來一想,葛尤這種氣質跟時尚不沾邊,人也在美國拍戲,就別回來禍害眼球了。
所以就咱四個,你看張小姐,風華絕代;鞏小姐,國色天香;梁先生也是瀟灑倜儻,我勉強中規中矩湊一數。”
別以為老薑天生祖安,會說話的時候可會說了。
“哈哈,你也是威武霸氣啊。”
梁佳輝80年代就來內地拍戲了,笑道:“我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非常精彩。”
“嗯,這部戲很棒。”張蔓玉點頭。
就怕沒人說,一說就有話題了,氣氛還算融洽。
剛化好妝,門外進來仨人,許非、王焱楠、鄧勇鏘,卻是來探班的。
香港人自然認識鄧勇鏘,連忙招呼,又寒暄一番。那倆位露了下臉,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