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人家也機靈,要了二十塊。
結果給先生一看,就是民國的盤子,機械化生產,數量極多。
至於那罐子,是一戶人家醃鹹菜用的,他瞧著挺古樸,還有花紋,以為是好東西,五塊錢拿下。
結果一驗,這特麼就是醃鹹菜的!
以上這些,再加上屁股底下的櫸木素板螭龍圈椅,不知不覺也滿十件真品了。
他一一看去,心中滿足,最後目光停在那個筆筒上。不知為何,他十分中意這個筆筒,又拿在手裡輕輕把玩。
上輩子,有心無力;這輩子,時機恰當,又有餘錢,自然要滿足一下自己。
許非閉著眼,細長的手指緩緩摩挲,那脫落的包漿,紅色與黑色交雜的竹面,那細細的裂紋,還有淺淺凸出的圖案……
圖源自東漢仙人王喬的典故。
王喬本是個縣令,每月初一、十五來朝見皇上。皇帝看他來得快,但從未見到車馬,便秘密叫人偵察,後來報告說,王喬到來時,常有兩隻水鳥從東南飛來。
於是皇上叫人張開羅網,捕捉水鳥,那鳥卻是一隻鞋所化。
許非喜歡這樣式,喜歡這質感,喜歡這淺雕,喜歡這典故,每當獨自把玩時,總覺得是有靈性的,似穿越了時空在與古人對話。
古玩講究眼緣,這筆筒或許就是他的眼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