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寄託情感。”
“《二子開店》你看過麼?”
“看過,題材很貼合當下,但技術不太夠,故事也單薄。”樓燁十分認真的回答。
“呵……”
許非忽然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探討,見王曉帥幾人也被吸引過來,索性抿了口茶水,道:“現在國內文藝界,流行給導演分代,其實是挺好的事兒,界限分明,一清二楚。
每一代導演,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像鼎鼎大名的第五代,你們覺得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
一時間,五人有種進京趕考的感覺。
像此類話題,電影學院的學生自然很熟悉,平時大談特談。
王曉帥頓了頓,開口道:“第五代經歷那樣一個特殊時期,基本每一部作品,都是對那個時期的反思,這種反思可能體現對現實的思考,對民族的思考……”
“還有對歷史的思考。”路學常補充。
“對,所以他們的思想,總體就是尋找自己、尋找鄉土的根源。”
“那當你們這一批人成長起來,像第五代獨當一面時,又會有什麼共同點?”許非笑道。
“這……”
五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不知如何作答。平時同學們討論,把別人研究透透的,唯獨沒說過自己。
“如果讓你們現在拍一部電影,可能去拍社會現實,可能去拍自己的情感,也可能去拍別人的情感。
我想說,有些時候可以把眼光抬高一點,整體性的去看這個年代,並思考下一個年代可能發生什麼,這樣或許會從所謂的時代特色中脫離出來。”
許非沒往下繼續,再繼續就成天機老人了,笑道:“你們覺得影視作品需要娛樂性麼?”
“我覺得可以,但我不會去做。”王曉帥道。
“我想拍自己想拍的東西。”路學常道。
“娛樂化,呃,最好有一個限度吧,不要太浮誇。”曹寶平道。
“我說說我的觀點,咱們簡單交流一下……”
許非也是沒事閒的,道:“首先影像從誕生那天起,就具備了藝術和商業兩種屬性。它具有一個相當廣泛的傳播形式和受眾,同時又有容納複雜情感的內涵空間。
我們很早就接受了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但對於影視,還沒有太多人認識到這點。
藝術和商業是影視作品的兩條腿,沒了娛樂,曲高和寡;沒了深刻,毫無靈魂。它們是並行的,有些人搞藝術就鄙視商業,搞商業就鄙視藝術,其實非常狹隘。
那我們為什麼不重視商業性?歷史原因,你們應該比我懂。
但還有一個因素,我們國內沒有真正的市場,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現在這種制度,壓制了它的商業屬性。
如果有一天,假如統購統銷取消了,假如國家開放影視市場,所有的創作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
錢。
拍戲的需要錢,播出去,也要賺錢。投資人給你投資,或許是熱愛藝術,但一次,兩次,三次,你拍的東西都不行,下回還給不給你投呢?
以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一行。
這東西很難,基本偏向某個方面。你拍的東西能賺錢,可以。你拍的東西深刻,或者直白點能拿獎,也可以。
而最理想的作品,就是二者合一,既有很強的藝術性,又能滿足大眾需求。
我覺得這是努力的方向。”
許非喝了半壺茶,看看時間,起身道:“好!大家表現都不錯,都歇歇,一會開飯!”
他走上前,身後是五個沉思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