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一切終究還是要打過再說。
第二天。
雙方總計近九萬大軍,終於走到了決戰的戰場上……
“此地倒是頗似陝北!”
張獻忠感慨地看著旁邊被一陣旋風颳起的塵沙。
一次次黃河決口後淤積的泥沙掩蓋了原本肥沃的土層,這些毫無養分的泥沙除了勉強能種些高粱外,不能提供任何其他糧食,這片曾經楚漢爭霸的廣袤平原上,只有一塊塊破碎的農田在生長著稀稀拉拉的麥子。不過這些麥子也正在人和馬的踐踏下,迅速和周圍的野草融為一體,風一刮天空中到處都是草屑和細沙。
反賊們的確很有幾分鄉愁。
話說他們都已經離家快兩年了,雖然江南的女子很好,但終究還是難免偶爾會想起陝北的婆姨們。
而瀛國公依然端坐在他那頭巨大的坐騎上,舉著望遠鏡彷彿小拿拿般觀看著四周。
他頭頂是熱氣球。
而且遠處的天空中也有幾具熱氣球升起。
這種決定了野豬皮命運的東西,現在已經是明軍的標配,就連團練們也試製出來,畢竟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無非就是個巨型孔明燈,就算不屑於使用楊信的汽油,也有廣東那邊產的鯨油。
打仗前先升起熱氣球已經成為常識,就像現代雷達一樣,在高空為下面的指揮官提供全域性的掌控……
這很有用。
這樣的大戰,那戰場範圍早就超出了肉眼,甚至超出瞭望遠鏡在地面的觀察範圍。
尤其是在這種平原上。
這裡是純粹的平原,整個戰場海拔起伏不超過五米。
而此刻光靖難軍自己,就佈下了三個軍級方陣,三個方陣間隔半里在平原上品字排開,在後的兩個方陣中間就是楊信的中軍,而這個中軍同樣也是四個營級方陣,也就是他的警衛旅。而每個軍級方陣的一個邊就是一個旅,依舊是步騎混編的陣型,留下里面一個營做後背,儘管第四個邊有點浪費,但實際上是用來補充一線的。
每一個軍級方陣核心都是一個略微高一些的土丘。
話說這樣的地形,能找個土丘就不錯了,實際上這些土丘還有人工堆的。
而軍一級的六斤重炮和臼炮都在這些土丘上,旅一級和營一級的四斤半和兩斤炮,這個就只能部署正面了。
畢竟這是平原。
這樣加上後面楊信的四個營級方陣,實際上三萬五千靖難軍組成了一個超大號的四方陣,正對敵軍的只有三個軍級方陣的三個邊。
也就是三個步兵旅。
面對以騎兵為核心的盧象升部,楊信也只能這樣佈陣。
至於他的龍騎兵……
那些並不在戰場上,他們的職責是遊蕩外圍,隨時準備從側翼對盧象升部進行襲擾,包括襲擾他們的後勤線,盧象升沒有河道依託,他們的後勤是軟肋,但楊信旁邊就是澮河,那些駕著小船的民兵會把他需要的運來。總之龍騎兵已經完全被扔出去自己玩了,但即便這樣,這個巨大的陣型東西也奔著兩公里,而且無論向哪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頭。
至於盧象升那邊……
他那邊已經到了堪稱無邊無際的程度。
因為他有一半是騎兵。
不過中軍是步兵,也就是京營的新軍,這支兩個軍組成的新軍,分別以賀世賢,尤世功任總兵,後者的弟弟尤世威,世祿另外統轄著一個騎兵軍,榆林衛尤家三兄弟是盧象升提拔起來的,尤其是尤世威,算得上盧象升的真正親信,至於尤世功一直就是與賀世賢一起的。
這樣目前盧象升三個騎兵軍和兩個步兵軍的總兵,分別是祖大壽,吳襄,尤世威,賀世賢,尤世功。
兩個遼西人。
三個榆林衛籍。
剩下還有羅一貫率領一個騎兵軍在南線和蒙古騎兵一起阻擊。
“你們陝北出人才啊!”
楊信說道。
的確,大明的陝北出人才。
既出能打的猛將也出反賊,不過猛將最後還是沒打過反賊,尤世威兄弟和李自成大戰七天,最終還是被李自成給弄死了。另外榆林,綏德那些比較能打的猛將,這時候也都在盧象升部下,比如侯世祿是尤世功副將,倒是孫元化手下沒這類的,他手下多數都是不出名的。
盧象升以兩個步兵軍為正面……
擁有二十四個營的他,終於實現了這套戰術的發明者,因為小國寡民一輩子沒實現的理想,他用兩個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