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四十五章 答應

步道:“本官知道。”

一聽這話,劉氏和白老爺就知道他們賭對了。

六年了,劉氏投告無門,甚至都不敢將這冤屈露出來,如今總算是有了傾訴的口子。

劉氏忍不住泣出聲來。

魏知道:“此次益州的洪災很嚴重,陛下大怒,尤其是犍尾堰維修不過才過去兩年,不,確切的說,犍尾堰的工程才完成了一年零八個月。”

“此次洪災是有夏日暴雨的原因在,但若平水槽不淤堵,飛沙堰固水分洪再堅固些,金堤也不塌,那這事就不會發生,或許就是攔不住洪水,那也多是洪水漫溢,不會山洪暴發。”

這場決堤來得又急又猛,以至於下游的百姓都沒反應過來就被沖走了。

所以在魏知看來,這是天災,也是人禍。

“本官在查犍尾堰的修建時發現,大貞二年,蜀縣縣令白啟曾上表過一封摺子,想要從外地聘請勞工來修補金堤,只是還沒遞到京城,在益州刺史那兒就被打回來了。”

這件事魏知本不應該知道,但不得不說白啟足夠細緻,魏知也足夠用心,他在查蜀縣的各種賬冊,案宗時發現白啟記錄的工作日記,上面沒有具體的內容,但寫了日期,以及上折的標題。

很正常,卻又不正常的一封摺子。

正常在於,一般水利工程急需民工時,的確會從外地聘請或調遣一些勞工來支援;

不正常在於,犍尾堰很龐大,因為年久失修,初步設計的工程年限便是三年。

大貞元年開始撥款,到白啟上折時,還有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才到齊,而後來事實證明,修補工作更長,一直持續到兩年前的秋天才完成。

這樣長期的水利工程,一般多是州內各縣的百姓輪流來此服役勞作,很少會那麼早的從外地調派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