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他的糧食一直有固定的糧商購買,且他自家也有糧鋪,很少與羅江縣當地的糧商合作。
所以七里村的村民要賣糧食,那還得運到大梨村去。
基本上,他們附近幾個小村子都會把糧食集中在那裡賣出去。
現在那邊出的價就是八文錢,還有人去縣城的糧鋪問過,他們出的也是八文錢。
所以村民們一直覺得既然都是八文錢,那與其費時費力的運到縣城去,還不如就在大集裡賣了呢。
七里村不少人家都打算過完中秋就送去,還有人約老周頭呢。
老周頭自覺家裡不是很缺錢了,又才經過一撥天災,所以對糧食很看重,便決定今年不賣糧,留了自家吃。
吃不完,明年吃陳糧也不錯的。
在老周頭看來,一年的陳糧味道比新糧還要好呢。
“聽說江定村也要這麼收,今天已經有衙役去通知了,要不我們也去江定村看看,要是真的,就運到江定村去賣。”
“縣衙收的,那,那能給錢嗎?”
“放心吧,聽說縣太爺叫人運了一筐筐的銅錢去了村子裡,”說話的村民兩眼發光,“縣城裡早有人傳了,說我們這位縣太爺和傅縣令不一樣,他們家特別有錢,不差錢!”
之所以這麼說,自然是因為楊和書入住縣衙後,出手就特別大方。
這種大方不是指他花錢如流水,而是指,他隔三差五的就下館子吃飯。
不管是自己吃還是和別人去吃,都是他結賬;出去買東西,自己結賬;就連隨手在路上招了一輛驢車,搭乘一段路後也掏出銅板來結賬。
這一切的一切,落在沒有見識的鄉下人眼裡,那就是新來的縣太爺不差錢!
聽說的人眼睛一亮,紛紛道:“那明天就去一趟江定村看看,要是縣太爺真在那裡收糧,那我們也賣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