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那樣異想天開的提議就不必說了,你們直接說你們的底線,最開始的設想,不必想著與朕討價還價。”
皇帝最討厭婆婆媽媽的人了。
白善精神一振,道:“摺子上的事的確難以完成,便是完成了,怕是也會生亂,所以臣等反覆推敲過,臣等先提議將丁稅和田稅一併收納,等以後時機成熟再收官紳賦稅……”
這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不僅在於此時損害到了“有錢人”和“有權人”的利益,還因為並不是人人都認同白善楊和書此舉會有益於大晉,有益於天下。
前者的反對不好處理,後者的反對更難,認識是一件極難改變的事。
好在朝中和白善楊和書認識相同的大臣也不少,加上他們也不是一上來便要全改,而是如白善所言的徐徐圖之。
楊和書主持了職田改革,而後提議的賦稅改制,然後他就出錯被外放了。
白善接受後安分了兩年,然後就又開始提出一些小意見,一年修改一些,終於把底子鋪好以後便開始改革賦稅。
不僅是田稅和丁稅,還有商稅,改革的範圍很廣,但把步伐縮小了,沒有一步跨出老遠,而是小心的往前走了一步。
但就是這一步,他們前後也走了十年。
白善一直等到事情完成,大晉走入平穩,越發強盛後便生了退意,而且後繼者的才能並不在他之下,其中不乏與他有相同認識,相同志向之人。
------題外話------
我get到了一種寫番外的方法,就是用這種主角遊歷各處,把各個人需要的番外給串起來,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再單獨出一點自己的描寫就夠了
不僅總能看到主角們,寫作度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