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或雖然拒絕了成為道觀的俗家弟子,卻應下了在道觀裡住幾天。
於是他們離開時把殷或和長壽留下了,白二郎很不能理解,“道觀和我們家離得又不遠,馬車來兩刻鐘就到了,為什麼一定要住在道觀裡?”
白善則對殷或道:“你高興就好,我們回去就讓人收拾些東西給你送來。”
殷或搖著扇子笑道:“讓長壽隨你們回去吧,我的東西他都知道。”
白善頷首,邀請道長們,“後日家中要辦流水席,道長們若無事,還請賞臉用一頓便飯。”
道長們笑著應下,將一行人送到了山門。
白家的流水席準備了四天,除了需要特別邀請的客人送了帖子外,剩餘的就是傳出話去,讓想來吃的人那天到來。
因為反饋要來的人很多,白老爺和劉老夫人商量過後很大方的表示這次的流水席會辦三天。
莊家也收到了帖子,不僅他們,莊家的親朋也都收到了,除此外,送到莊家的還有一份名單和一疊空白的帖子。
莊先生一眼便看出了帖子上的不一樣,莊大郎也發現了,連忙問道,“父親,這帖子的東道主上怎麼還有我們家?”
莊先生合上帖子,眼眶微紅,抬起頭來笑了笑道:“不是什麼大事,我這裡還有幾份帖子,排頭都空著,你看你還有什麼人想請的一併請了吧。”
“這……”莊大郎拿著手中的名單和帖子一時說不出話來。。
莊先生叫來自己的小廝白秋,吩咐道:“既然是辦酒宴,我們就早些過去,你收拾東西吧。”
白秋是白家給莊先生的小廝,專門給他跑腿的,他年紀漸大,身邊就需要一個細緻的人照顧。
莊大郎翻看手中的帖子,“這流水席是白家為父親辦的?”
莊先生微微一笑道:“這是他們的孝心,帖子已經發出去,你們若有空,便也提早去七里村幫把手吧。”
莊大郎愣了好一會兒後應下。
白善早讓人收拾出兩個院子,其中一個是以前莊先生常住的,還給他住著,另一個則是在前院的客院,比較大,莊大郎一家可以住。
莊大郎一家來過七里村幾次,留宿卻是第一次,到的時候有些不自在。
白善熱情的招待他們,親自送他們到客院,“東西都是新的,師兄看一看還有什麼缺的,我讓人準備。”
莊大郎尷尬的笑道:“已經很好了,多謝師弟。”
莊大嫂對周滿就要熱情和熟絡得多,倆人手牽著手進屋,“這被褥都是新的,山裡夜裡要冷很多,所以一定要蓋好被子,以免受涼。”
莊大嫂應下,拉著她的手笑容滿面的道:“多謝師妹了,我看這屋裡佈置得極好,師妹真是周到。”
倆人都笑意盈盈的,周滿好奇的看著外面拘謹的站著的三個孩子,笑問道:“那是先生的曾孫吧?”
“是,”莊大嫂臉上笑容更真切,“孩子調皮,一聽說我們要出門吃席,說什麼也要跟著,所以就跟學堂請了假。”
“這一次師兄一家都是東道主,吃席自然是要跟著了,”周滿雖然多年不回羅江縣,但對先生一家的事還是知道的,畢竟莊大郎和莊先生一直有書信往來。
幾個兒子什麼時候成親,什麼時候又生了孩子,或是家裡有什麼重要的事發生,莊大郎都會寫信告訴莊先生。
逢年過節,莊家也會準備節禮,每年週四郎來往京城,莊家都會收拾一份東西給他帶上京城;
白老爺要往京城送信,也都會問莊大郎一聲。
所以從先生那裡,周滿知道莊大郎的長孫今年七歲了,是莊紀安的孩子。
剩下的一兒一女則是次子莊紀然的孩子,而莊紀思剛成親,還未有孩子。
周滿看著園子裡拘謹的三個孩子,拉著莊大嫂笑道:“先生在京城裡也常唸叨三個曾孫,我記得端午時還著人送回來一些布料和筆墨,不知你們用得還好嗎?”
莊大嫂笑吟吟的,“還好,還好。”
“好就好,”周滿笑道:“那是太子賞賜的東西,因是江南一帶的布料,我還怕嫂子用不慣呢。”
莊大嫂驚詫,“是,是太子賞賜的?”
“是啊,”周滿笑道:“嫂子還不知道吧,先生現在是太子的先生,專門為太子授課的,他在宮中可受重視了,每年的節禮,先生的壽辰,宮中皆有賞賜。”
“因先生是太子少傅,在朝中也多受尊敬,遠的地方不一定,但在京城,不知多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