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府管家只能目送他們離開,蕭院正陪著她走了一段後道:“明日要上門弔唁,周大人,沒有車來接你呀,要不要與我一同乘車回去?”
周滿將藥箱交給西餅,拒絕道:“離得不遠,我走回去就好,再會。”
蕭院正看了一眼前路,魏府和周宅不同坊,走過去起碼得半個時辰,不過想到魏大人剛去,周滿和魏知關係素來好,他便嘆息一聲不再勸,點了點頭後轉身離開。
京城素來繁華,來往商旅極多,根本不受時節影響,即便現在秋收剛結束,是各地繳納秋稅之時,大街上依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坊市雖分開,但這幾年出入長安的人極多,在住坊裡雖沒有商鋪,卻會有人擺攤到坊街的兩側,多是些小東西和吃食。
一般只要不鬧事,巡街的衙役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沒看見。
周滿慢悠悠的出了坊門,拐進了東市街道,喧鬧聲瞬間蓋過來,她腳步頓了頓,看著這熱鬧的景象,攏著手穿過去。
到處都是高興的討價還價的人,他們一定不知道,就在剛剛,大晉失了一明星,皇帝失去了一肱骨之臣。
西餅跟在周滿身後,默默地回了家。
周宅裡的人都忙,只有老周頭、錢氏和劉老夫人在家,周滿放下藥箱,和劉老夫人道:“魏大人故去了,我們得準備一些喪儀。”
劉老夫人看到她回來便猜到了,嘆息一聲後道:“明日我與你同去吧,”
當年他們家能夠昭雪報仇,便是靠的魏知幫忙,不然他們還不知要到何時才能面見皇帝陳述其冤。
錢氏連連點頭,和周滿道:“我們家也備一份,你代我們送去。”
周滿道:“讓立重隨我一起去吧,這次新稻種也是魏大人從中搭橋的。”
喪報在入夜前便送到了各家手裡,因為魏知病逝,坊市提前宵禁,皇帝下令長安坊市夜市關閉七日,訊息傳出,已有商戶自願掛上白麻為魏知守孝。
周大郎從外面回來,問道:“我看好多人都掛上了白麻,我們家裡是不是也要掛一些?”
周滿:“不能掛。”
劉老夫人道:“除了帝后和親族,官員是不能為其他官員守孝的。”
倒不是規定,這是常理,周家要是掛了白麻,那不是明擺的和魏家結朋黨嗎?
這是為官大忌。
周滿道:“那是民間自行的行為,是百姓愛戴魏大人的表現,我與魏大人同朝為官,可以去弔唁。”
除了親族,也就帝后崩逝才能讓她守孝,周宅要是掛白幡,對周家不是好事,對魏家更不是。
第二天周滿便換了一身素色的衣裙,帶上週立重和劉三娘一起去魏府弔唁。
魏知已經入殮,靈堂都準備好了,來的官員不少,周滿被引入院中,與眾人一起等待上香。
老唐大人來得早些,正排在前面,看到周滿便和身後的官員打了一個招呼,退到周滿身邊,“你來了?”
周滿行禮,“老唐大人,劉尚書他們來了嗎?”
老唐大人就看向她身後,“來了。”
周滿回頭,便見劉尚書帶著劉煥和周立如一起進門來。
雙方點了點頭,沉默的排著隊等進去。
周滿與老唐大人一起入內,身後帶著周立重和劉三娘,四人上過香後插入香爐,太子也帶著聖旨到了。
皇帝為魏知擬諡號文貞,這是文臣裡最高的諡號,古往今來,能得到這個諡號的沒幾個。
魏知之前也就有倆人能得到,一是崔宏,二是遊肇。
老唐大人站在一旁看魏家人接了聖旨,心底是有點兒羨慕的,不知道他死的時候能不能得到一個文字開頭的諡號,不是文貞,文忠、文恭也行啊。
太子頒了聖旨,便入內拜祭,出來時看到周滿和老唐大人站在一起,微微挑眉,轉身離開。
周滿和老唐大人一起出門,門外停了不少馬車,綿延而去,堵了整條街,前來弔唁的人老遠就下車走過來。
老唐大人腳步頓了頓,招來長隨道:“我們走回去,讓車伕自去吧。”
他扭頭看向周滿,“周大人,我們同行?”
周滿點頭,“老唐大人請。”
倆人便穿過人群離開,周滿問道:“唐學兄和楊學兄何時回京?”
老唐大人看了她一眼後道:“朝廷已經去了公文,這會兒應該在路上了,不日就能到京。”
周滿點了點頭,看坊門那裡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