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珩覺得這事是不可能的,還是那句話,“誰家願意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
白珉就似笑非笑的看著他道:“不是說了嗎,這事本就不看人願不願意,看的是勢大勢弱,不錯,四房現在是還沒有權勢叫族裡將那些東西交出來,但家族有。”
“要是族裡發話,五弟你是給還是不給?”
白珩沉默。
白珉就起身,彈了彈袍子上不存在的灰塵道:“我會和大哥大伯寫信的,此事不小,既然四房提出來了,我們就要抓住了機會修復關係,裝聾作啞,以後連面上情都難維持了。”
他道:“白善現在還沒及冠就已經是子爵,最要緊的是,他是進士了,不日就要選官出仕,肉眼可見的,整個白氏,哪家子弟比得上他?你還真想與他成仇不成?”
白珉轉身離開了。
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是家裡在京城買的別院,也是在內城,到底是世家,又是嫡支,這一點兒資本還是拿得出來的。
兩家當時買房子時就買在了一處,而本家在京城也有房子,只是那是屬於嫡支大房的。
他們來京讀書的子弟住一段時間還好,拖家帶口的卻不好住在那裡面。
但這一次來湊熱鬧的白氏宗親不少,並不是誰都能在京城買得起房子,買得到房子的,所以要麼蹭著白珉白珩兩兄弟住,要麼就在附近租房子住。
還是有點兒擠的,一個小院子可能兩家擠在一起。
所以在去周宅看到劉老夫人帶著鄭氏佔了一個那麼大的院子不說,整個周宅的東面套三進的院落都是她們婆媳兩個做主。
而他們花費這麼多錢,在京城最多能買個小兩進的院子,別說套院,那院子都有些打折扣,三輛馬車都裝不下。
周宅這邊,送走了所有的客人,劉老夫人臉上的笑容就落了下來,她疲倦的撥出一口氣,扶著鄭氏的手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在腦海中覆盤今天見的人,說的話。
等都回想完才扭頭問鄭氏,“善寶他們出去多久了?”
鄭氏知道婆婆的習慣,知道這是想完事情了,立即道:“有快一個時辰了,說是要去護國寺遊湖。”
劉老夫人就笑道:“由他們玩去吧,等入職就沒那麼多自在的日子了。”
鄭氏也點頭,深以為然。
劉老夫人繼續道:“等他入職,我們就和親家提一下兩家的親事。”
鄭氏不由問,“母親,那成親……要在這裡嗎?”
劉老夫人就笑道:“成親當然不能在這裡,我想再在常青巷那邊買個院子,已經叫人去看了,兩進的院子,帶了個小花園,和大郎他們住的差不多,但朝向好,裡面也寬敞,比二柳巷那套要好很多。”
“等他們成親,我們可以兩邊住一住,”她道:“論住處,自然還是周宅這邊最好,善寶他們出入也方便,就是去當差都要快一些。你也不必要介意外頭的說法。”
鄭氏道:“我知道,要是介意那些人的口舌,我和母親早不必活了。”
劉老夫人就笑,拍了拍她的手背道:“就是這個道理,實惠最重要,以後他們兩個還有個孩子隨夏姓呢,要是在意這些說辭,不僅我們,連那未出生的孩子都沒法活了。”
劉老夫人這一輩子,有大半輩子是活在各種流言蜚語中,早有一套自己的認知,而鄭氏一直是她帶著的,雖然脾氣軟,但某些認知卻是和婆婆一樣的。
一聽說他們婚後也還是住在周宅這邊,鄭氏就高興起來,決定回頭再把花房改一改,之前想種的幾種花都可以種起來了。
此時,錢氏也在和老周頭說滿寶的親事,“才白家那邊透出了話風,等白善當了官,那邊就要過來提親事了。”
老周頭立即坐直了身體,連忙問道:“那親家有沒有說在哪兒成親?”
“聽意思,他們要在常青巷那邊買個宅子。”
老周頭就忍不住嘟囔,“怎麼又買房子?他們家在京城不是已有了兩套院子了嗎?”
他嘀咕道:“那邊的院子能有我們家大嗎?住哪兒不是住,何必費錢去買呢?”
錢氏就橫了他一眼道:“滿寶總要出門子,白善又不是入贅,出嫁自然是要從這裡發嫁再去白家的。你急什麼,等過了頭月,他們自然會搬回來住的。”
老周頭精神一振,“劉老夫人說的?”
“她雖未曾明說,但我看出了那意思。”她淺笑道:“所以我說這門親事結的好,知根知底,老夫人大氣,不會像那些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