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嗯,這事兒傳得挺廣的。”
明達道:“滎陽離魯地不遠,鄭二郎在這一片很有名望。”
京城也是人才輩出,之前最有名的是楊和書唐鶴幾個,後來則是白善幾個,而現在王家和盧家的郎君在京城揚名,相比之下鄭二郎在京城的名聲沒那麼大。
但他在這一帶卻是很有名的。
殷或看了看他們,將話題扯回來,“紙張怎麼了?”
“哦,我打算建一個造紙作坊,你們要不要一起?”
殷或:“……因為紙貴你就造紙嗎?”
白善就嘆氣道:“當然不至於,這天下的物價起起伏伏,總不能稍有起伏我就做什麼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紙張牽連很大。”
他道:“衙門的文書,各村各里記錄人口,這些都需要紙張,尤其核對人口時,更是需要耗費大量的紙張。”
“要是紙張不夠,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今年北海縣是我當家,我在紙張上沒虧過屬下,這才看不出來,但我昨日翻看以前的花銷,衙門為了節省紙張,許多東西都沒有記錄,”白善道:“北海縣要不是有鹽場在,我恐怕也不能如此豪氣的大手一揮說買一百刀就買一百刀,所以為天下計,紙張也得便宜下來,不然長此以往,公務荒廢,人口隱匿不報,很多政令都難以下鄉。”
殷或道:“造紙的法子,朝廷的書局有,但據我所知,成本並不低,除此外,會造紙的便是一些世家豪族了。”
他頓了頓後道:“我家也有一個書鋪,但也只能雕刻些書籍印書,紙張都是從外頭購買的。”
白善道:“我有方子。”
殷或挑眉。
“而且成本很低,當然,高的也有,不過我現在還不打算做更好的紙張,北海縣現在有鹽場,我們不宜太過張揚。”
原來你知道啊?
殷或若有所思起來,“那你要將造紙坊放在北海縣嗎?或是放在他處?”
“就在北海縣,”白善道:“雖然不宜扎眼,但北海縣好歹是我能控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