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號壁壘裡已經戒嚴了,張小滿帶領著一支滿編步兵旅,在壁壘裡各個重要街道設定關卡,以此來保證撤退時的秩序。
他的任務,就是讓平民不受傷害,以防有人趁亂作惡。
在此之前,大家還在會議室裡討論,撤離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麼意外狀況,需要做怎樣的應急預案。
當說到這裡的時候,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了任小粟。
畢竟,放眼整個壁壘聯盟,能被稱作壁壘毀滅者的人也就任小粟一個。
細數任小粟的經歷,這壁壘聯盟裡90%壁壘破滅,他都經歷過。
113號壁壘地震後被實驗體、人面蟲襲擊,毀滅。
李氏壁壘被李神壇、實驗體襲擊,毀滅。
楊氏壁壘被李氏奈米戰士襲擊,近乎毀滅。
周氏74號壁壘遭遇實驗體圍城,後經慶氏核彈爆破,毀滅。
61號壁壘遭遇爬牆虎之災,毀滅。
火種壁壘、孔氏壁壘……
連巫師國度的城池都無法例外。
似乎任小粟不是在毀滅壁壘,就是在毀滅壁壘的路上。
即便這一切毀滅的起因,都跟他沒有太大關係。
所以當這一系列資料全都匯總到一起的時候,會議室內眾人便全都希望任小粟可以從自身經驗出發,講講在撤離路上應該注意什麼。
雖然145、144、146、143號壁壘還沒有毀滅,但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面對不可抗力,原本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
任小粟看著大家期待的目光,心中不由嘆氣,這並不是什麼值得玩味的話題,他自己寧願從來都沒有經歷過這些。
“撤離路上如果秩序崩壞,那麼各位能夠想象到的一切罪惡,都會發生,”任小粟說道:“人與人之間不再有信任可言,但這不是他們自己能夠決定的,每個人都像是溺水者,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
“大家開始衝進壁壘裡的商店,或者是其他人的家中,以粗魯野蠻的方式來掠奪別人的財產,以此來作為自己生存的籌碼。”
“小孩和女性、老人在逃亡的路上會成為最弱勢群體,一些男性開始重新嘗試著掌握最原始的權力,支配生產資料,支配每個人自由。”
“食物和藥品成了最稀缺的資源,貨幣的價值被不斷貶低,如果都處於飢餓狀態,那麼一口吃的就很有可能鬧出人命。”
“人們開始咒罵當權者,因為這是當權者造成的後果。不過,很快他們就不罵了,因為他們的心思全在逃亡上面,再也沒有心思去管其他的事情。”
事實上任小粟在逃亡路上,一直沒有親身經歷過人世間最慘痛的事情,因為他有實力。
但大多數人可沒他那麼幸運,有時候逃亡的隊伍歇腳之後再次啟程,原本的營地就會留下一些屍體。
沒人關心他們是如何死去的,可能是被搶劫了,也可能是被侵犯,一切都有可能。
任小粟繼續說道:“戰爭當前,我們當然沒法花費更多的精力來為平民保駕護航,但是必要的補給還得提供,只要大家還能吃上一口東西,境況就不會令人絕望,鋌而走險的人也就少了。”
所以,這撤離路上的重中之重,就是食物。
周迎雪曾經隨手種下的大片土豆、冬瓜、南瓜田地,成為了這次撤離的關鍵。
這些經由大丫鬟種下的農作物,高產到讓人難以置信。
王越息當初為了保護壁壘內的經濟生態,一直不願意將這批農作物大規模投向市場,他甚至還為此與周迎雪吵了一架。
而現在亂世當前,它們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了。
雖然這些食物的品種較少,但這個時候能不餓死就差不多了,沒人會講究那麼多。
大批的物資被運往壁壘西邊閘門處,還有一些則運往西北,用來建立荒野上的救濟站。
救濟站的設定大概每80公里一處,正常難民的逃離速度來算,一般情況下一天能夠行走60公里,這樣設定救濟站足以確保難民不會在路上活活餓死。
當壁壘各個角落的廣播聲響起後,張小滿所帶的步兵旅立刻提高警惕。
只不過讓他們意外的是,這144號壁壘裡的居民在得知要撤退後,第一反應不是恐慌,而是沉默與好奇。
沉默中,一輛輛軍用卡車、物資車在朝著西方駛離,確實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氣氛。
不知道何處,有玻璃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