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趙俔的質問,原本唐奎雄想要低著頭糊弄過去。可是等了一小會兒,他卻發現不僅趙俔依舊在盯著他,連朝堂之上的其他同僚也多數在看著他。 “怎麼了,你這個兵部尚書啞巴了?” “老臣......”唐奎雄的腦子在飛快地轉動著:“老臣只是在考慮對策。” “那考慮了這麼久,你考慮出什麼好辦法了沒有?” 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唐奎雄只能憋出一句:“老臣以為,賠上一筆白銀、絹帛,以消兩國怒氣,才是上策......” 趙俔並沒有表態,只是問道:“詳細說來聽聽。” “陛下,依老臣愚見,咱們可以先給北契國一筆賠款,讓他們暫且打消起兵的念頭。本國與北契國交好已經有百年之久,北院大王蕭宗清亦是主和派。給北契國送去賠款之後,咱們可以再單獨給蕭宗清準備一份厚禮,由他說服北契國皇帝繼續與本國交好。耶律宗元雖貴為南院樞密使,但畢竟不是什麼皇親國戚。只要咱們表現出誠意,相信那邊也不會過於為難。大不了,咱們在歲幣上再多加上一些。” “那麼鑌國那邊呢?” 見到趙俔沒有駁斥自己,唐奎雄心已經定了下來,膽子更大了。 他接著說道:“至於鑌國,這次死的可是三皇子,事情沒有這麼容易解決。以老臣看來,光是送些白銀絹帛,恐怕不能就此息事寧人,不如......” 趙俔瞥了他一眼,催促道:“‘不如’什麼?” 唐奎雄一咬牙,把話說了出來:“昔漢高祖以三十萬之眾,被困於平城不得脫身。遂用奉春之言,定和親之策與匈奴結盟,方化解了危機,才有了後來的大漢盛世。老臣建議陛下不如效仿當年的漢高祖劉邦,從宗室中選出一位女子冊封為公主,與鑌國和親!” 此言一出,滿朝上下皆一片譁然。 “咱們雙管齊下,只要他們任意一國願意和平解決此事,就可以聯合起來與另外一國抗衡,即使誰想動兵,也要掂量掂量分量。最好的結果就是三國之間形成相互制約,那麼也就不會再起戰事了。” 趙俔威嚴地向下面的群臣掃視了一眼,朗聲問道:“你們也都是這麼想的嗎?” 有不少主和派的大臣皆贊同道:“唐尚書此言甚善!只需讓一名宗室女子送去和親,再加上隨嫁一些金銀財物就能令兩國罷戰,陛下何樂而不為呢?” 朝臣之中反對和親的人也有不少,多以本國沒有和親先例反駁。霎時間朝堂之上兩派唇槍舌戰,爭論不休。 就在相互爭吵無果之時,御史大夫百里叔儀站了出來,朝堂上瞬間安靜了下來。 “陛下,微臣有言啟奏!” 趙俔微微頷首,示意他說下去。 “微臣聽完唐尚書的建議之後,反反覆覆思量了好幾遍,覺得言之有理!” 唐奎雄有些愣了。這個百里叔儀以前可是專門和他作對的刺兒頭,怎麼今日卻出人意料贊同了他的建議? 百里叔儀高聲道:“只需要犧牲一名女子,即可使得兩國罷戰,百姓免受戰火侵擾,實在是划算啊。昔有漢明妃王嬙昭君、唐文成公主,皆不避艱險,遠嫁異邦,促成兩國友好,真可謂是功德無量!” 他轉頭問道:“唐尚書,你說我說的對不對啊?” 唐奎雄點頭道:“對,百里大夫所言,皆我所想!” “那麼這名和親的女子,該選誰的女兒呢?”百里叔儀走到唐奎雄面前,笑問道:“聽聞唐尚書家中有女初長成,年芳二七。不妨請陛下冊封為公主,嫁與鑌國和親,解了眼前之圍,也是大功一件啊!” 唐奎雄一聽可慌了神,連忙推脫道:“小女尚幼,還嫁不得!” “那麼你的呢?”百里叔儀轉而走到一個贊同和親的大臣面前道:“令嬡年紀可不小了,一直說沒有找到合適的婚配物件。這次難道不是一個天大的機會麼?” “她......她上個月已經許了人家,下個月就要完婚了......” 他又到另外一人跟前:“你呢,你可有好幾個女兒,總不會都湊巧下個月要出嫁吧?” “我、我家那幾個丫頭都是妾室所生,身份低微,並非宗室之女,哪裡配去和親啊?” “尊夫人可是宗室出身,讓她認其中一人為女不就成了?” “這......這可不合適吧......” 百里叔儀冷笑一聲道:“之前說要和親時,幾位大人可是喊得一個比一個響,怎麼現在說到和親人選的時候,卻都在推諉搪塞?你們的忠君愛國呢?你們的民族大義呢?要靠女人去和親來保住自己的富貴,我堂堂中原就沒有熱血男兒了?” 那些人被他這麼一說,都不敢吭聲了。 “昔日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三年之後身故。王昭君又被漢成帝敕令‘從胡俗’,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若鞮單于。復株累單于身故以後,又嫁給了他的弟弟搜諧若鞮單于,王昭君不久之後便鬱鬱而終。她終此一生,年僅三十餘五,卻連嫁父子三人。此等屈辱,連你們自己的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