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速遞的賽車寒鴉號已經被運送到了火星赤道東經二百四十度左右的位置,南面,就是巨大的火山,阿爾西亞山。
火星拉力賽的終點,就在山的另一邊,火星南極。
負責媒體材料製作的張峰,放飛了車頂的媒體無人機,開始了對寒鴉號的航拍。
傳回的畫面非常的震撼,另包括車內彗星速遞的成員都驚歎不已。
坐在寒鴉號中,視角相對比較低,似乎並不能感受到什麼。
但是視角一旦轉移到放飛的航拍無人機上,瞬間就變得開闊了起來。
廣袤的火山平原一望無際,閉上眼睛,彷彿能夠想象到,當初阿爾西亞山還處在噴發狀態的時候。
源源不斷的岩漿從火星內部湧出,逐漸在這個巨大的平原蔓延。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當年的岩漿海洋,已經成為了巨大而堅實的平原,只有幾座高達萬米的火山殘骸,還在宣示著當年這裡地質活動的激烈。
這裡人跡罕及,沒有開發的痕跡,而寒鴉號的出現,彷彿夢境一般。
如果是其他賽車出現在這裡,這種違和感其實還好控制。
因為作為賽車,多數車輛的設計是完全為了效能服務的。
亮閃閃的車漆,不僅不實用,而且造價高昂,會擠壓其他部尖的預算。
因此,多數車輛,幾乎使用的都是純粹的金屬配色。完全靠賽事主辦方強制要求張貼的車輛識別號碼區分。
像寒鴉號這樣煞有介事地選擇一個主題顏色的,都是非常少見的。
更何況,寒鴉號還專門使用了更加昂貴的防塵塗層,經歷了漫長的旅途,車體的漆面仍然光潔如新。
張峰收回了無人機,拍攝的影片已經實時匯入了車上的媒體工作站。
這又是寒鴉號與眾不同的地方。
其他標準的賽車,為了將車體的重量降下來,不惜拆掉任何沒有必要的裝置,比如一個車隊五個人,原本的改裝平臺是七座車,那麼第一個需要拆掉的就是額外的兩個座椅。
很多賽車的計算機,為了絕對的穩定,甚至會犧牲一部分效能,頂著巨大的發熱量,將計算機完全封閉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中。
可是寒鴉號,居然奢侈到專門在賽車中建立了一個媒體中心,這個媒體中心不僅能夠和賽車中的其他空間完全隔離,方便錄音,更重要的事,這臺賽車甚至搭載了一套完整的媒體制作工作站。
簡單的剪輯之後,影片的節奏已經非常流暢。
實際上,在拍攝的時候,張峰已經成竹在胸,無人機飛過的軌跡,都是經過精妙計算的。
鏡頭位置的選擇,拍攝位置的運動,都在張峰的計算之中。
因此剪輯的過程相對來說非常高效。
張峰迅速地匯入此前自己已經為這場賽事準備好的片頭,為剛才航拍的畫面做了配樂,並且製作了結尾字幕。
隨後則是漫長的調色過程,張峰想要將塔爾西斯山脈附近的火山平原的荒涼無限放大,將視野中的阿爾西亞山無限拉高。
製作過程在半小時之內完成,成品的短片被共享到車載計算機系統之中。
蕭一啟動了影片檔案。
不得不說,影片檔案對視野資訊的傳遞實在是太直接了,蕭一雖然想道社交網路影片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廣效果,可是他卻沒想到張峰能夠製作出如此水準的宣傳片,更難能可貴的是,張峰從拍攝開始,到短片完成,效率奇高。
蕭一說:“張峰,可以啊,這短片放到社交網路上去,咱們這場比賽就算輸了,彗星速遞也是這場拉力賽的大贏家。”
張峰笑了笑,沒說什麼。
吳樹啟動了轉播天線。
在這個荒涼的火山平原上,這一幕有一點滑稽。
一個號稱自己是賽車的車輛頂端探出了一根銀色的金屬桿。
隨後,金屬桿中彈出若干捲曲的結構,這些結構原本纏繞在金屬桿上。離開金屬桿之後迅速改變了自己的形態,向上撐起。
轉瞬間,金屬桿成為了一把剛剛開啟的金屬傘。
而這把金屬傘,就是寒鴉號的衛星轉播天線。
透過衛星轉播,張峰將這段影片上傳到了星辰公司的社交網路。
星辰公司的社交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其他公司的人也能接入其中。
而星辰公司龐大的規模,以及和人類太空探索之間深厚的淵源,使得星辰公司的社交網路幾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