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發現,在土星環探測到的生物科技氫氣潛艇,居然集中在赤道附近,而不是在各個維度散開,避免被發現。
蕭一看著這些探測到的點在圖形地圖上的陣列,似乎明白了什麼,“這些潛艇的攻擊手段是什麼?”
李凌想了想:“應該是重型光箭,從土星大氣中發動攻擊,用火箭發動機將鐳射頭輸送到艦隊附近,然後爆發,以此毀傷進攻土星的星辰公司艦隊。”
郝天齊也明白了其中原委:“赤道附近緯度低,自轉的線速度大,能用較少的燃料將光箭運載到位,也就是說,生物科技將這些重型光箭安置在赤道附近,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攻擊射程,這其實也印證了我們之前的想法,潛藏在土星氫氣海洋中的,正是生物科技在土星的防衛力量!”
眾人恍然大悟。
這是一個在太空時代被逐漸遺忘的基本的導航原理。
在地球文明探索太陽系的古典時代,十分依賴化學火箭。
化學火箭進入地球軌道,需要突破第一宇宙速遞7.9千米每秒。
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儘管除了兩個極點之外,一條經線上的各個點的角速度是大致相同的,為十五度每小時。
但是其圓周運動對應的半徑卻是不同的。
高緯度對應的圓半徑小,線速度低。維度最高的南北兩極的極點,其線速度為0.
而赤道則對應最大的圓,線速度為460米每秒左右。這寶貴的線速度,能夠大大節省燃料。
隨著太空技術的進展,尤其是航天發動機加速能力的進步,使得儘管低緯度地帶這種優勢仍然存在,但是其邊際優勢已經被技術進步逐漸削弱,航天器已經能在很短的時間消耗不多的能量就能達到這個速度。
郝天齊是一個資歷非常深的領航員,在太陽系開發的初期,這種差異還是能夠引起在經濟上有意義的差別的,尤其是對於大型貨船來說,這種速度上的差別更加重要。
有一個初始較高的線速度,使得航天器能夠以更少的燃料到達預定軌道。
而在土星,這種優勢被放大了。
相比於地球,土星的體積更大,赤道更長。土星的赤道半徑達到了六萬餘公里,是地球赤道半徑的9.45倍左右。
但是土星的自轉週期卻比地球更短,其自轉一週的時間只有十小時左右,自轉角速度達到了35.5度每小時,是地球的兩倍多。
而赤道自轉的線速度,等於【2倍赤道半徑】乘【圓周率】乘【自轉角速度除以360度】。
可見赤道半徑越長,自轉角速度越大,其赤道自轉的線速度,就越大。
巨大的赤道半徑,較大的自轉角速度,讓其赤道的自轉線速度達到了9.7千米每秒。
因為土星質量巨大,其逃逸速度要達到35.6千米每秒,這初始的9.7千米每秒,更是至關重要。
因此,這些生物科技的氫氣潛艇,潛伏在土星赤道附近,是為了能更有效地發動攻擊,儘快將其發射的光箭加速到較高的速度,威脅星辰公司的艦隊。
郝天齊的提醒,讓眾人不禁有一些後怕。生物科技不愧是外行星地帶開發的開路先鋒。
生物科技對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開發歷史悠久,比星辰公司要早數十年。基因改造人比星辰公司的自然人更適應外行星地帶的環境。
迫於星辰公司強大的壓力,生物科技一直沒有對木星做過重的開發。
後來星辰公司開發了機械人,才逐漸將木星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是今來星辰公司和生物科技矛盾最根源的地方。
而生物科技長久以來在外行星地帶的開發,讓其對這些氣態行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比如土星大氣中的氫氣潛艇,這種武器,就完全超出了星辰公司的太空戰鬥概念。
吳樹有些後怕,聲音中帶著一些不安:“船長,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發現這些氫氣潛艇,土星之戰會怎樣?”
蕭一的聲音也不是那麼平靜:“能對土星磁場造成這樣的影響的潛艇,其體積不可小覷,那麼它們搭載的重型光箭,必然威力巨大。如果星辰公司的艦隊未加防範,被突然攻擊,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張嶽問:“那我們該怎麼辦?我覺得我們得立刻將這個訊息通報給章乘。我們雖然不可能永遠臣服於星辰公司,可是現在,我們還是得依附星辰公司。星辰公司帶來的秩序和高效的經濟體系,對於我們的發展壯大,意義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