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2章 澶淵之盟前瞻(下)

《御製平戎萬全陣圖》,趙光義親自擔當講師,為潘美、田重進、崔翰等講述為將者“五才十過”之精髓,諸將紛紛點贊收藏轉發。

實際上,但凡出現“萬全”字樣,就知道有多不靠譜了。兵者,詭道也。且不說政治、外交、經濟乃至於天氣等非軍事因素對戰場施加的影響,單從軍事角度出發,任何一個區域性戰場都充斥著無計其數的變數,沒有任何一個軍事家敢說自己有包治百病的萬金油、有百戰百勝的萬全陣圖。軍事最講究隨機應變,最忌循規蹈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太祖趙匡胤開始,大宋就流行起“親授方略”,大軍出征前,皇上給出最高指示,將帥們依計而行。

趙匡胤戎馬一生,他的見解還算老道,趙光義也勉強夠及格線,但是後來的宋朝皇帝幾乎全是生長於深宮,很少親眼目睹過戰爭,即便有,也只是跟在趙光義身邊混資歷而已,本著“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的精神,讓他們坐在汴州皇宮裡遙控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場,想想就離譜。所以後世相信這也是導致宋朝軍隊戰鬥力日趨衰落的原因之一。

年底,河北邊境盛傳遼軍將要深入南侵的訊息,各地緊急修繕城防,進入戰備狀態,人心惶惶。據說邊防軍一天之內抓到80餘名遼國間諜,皆證實遼軍將有大動作。

正對趙光義胃口,趙光義又將親征議題提上日程。然而邊防大將柳開卻上疏極言遼軍必不至;河北東路轉運使王嗣宗亦上疏極言遼軍不至之狀。

柳開對遼國有深入的瞭解,還險些策反遼國邊將。有位名叫白萬德的遼軍將領,史書只說他是“為遼貴將”,手下有七百餘帳,他祖籍鎮州,宋境內有位地方豪傑與其是親家,這位豪傑經常去白萬德軍中串門走親戚。柳開就以此為突破口,勸說白萬德攜幽州歸宋,並許諾事成之後給他裂地封侯,白萬德心動了,答應了條件,並派人來商討具體的舉事時間,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柳開奉詔徙知全州,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經一番審訊,果然又是遼軍散播的戰爭謠言。

與此同時,新近臣服於遼國的夏州李繼遷在西邊繼續搞事情,牽制著大宋的精力。如果大宋全力防遼,那麼西線則陷入被動,夏州勢力做大做強;如果全力西征,則留給大遼可乘之機。

國際形勢在“雍熙北伐”後對宋極為不利。大宋內部情況又如何呢?

當時趙普再次入朝,在皇子趙元僖的建議下,趙光義重新啟用趙普。趙普幫趙光義制定了西線方針——以夷制夷。簡單說,就是將李繼遷的兄弟——李繼捧,放回夏州,讓他們同室操戈。

受夏州權利紛爭的波及,李繼捧其實是在大宋庇佑下的政治難民,大宋將他放回夏州,是一種老套路,無論是後唐朝廷收留耶律倍、還是遼國收留北漢劉繼文,都是這麼個套路。然而世殊時異,趙普的這個辦法飽受質疑,朝中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

趙普堪稱傳奇人物了,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等大製作的幕後總導演,為大宋朝的開創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這一輩子給太祖、太宗出了不少好主意,很少有失誤的時候,一般認為他這輩子只出過一次錯——就是這次。

趙光義最終還是採納了趙普的建議,授予李繼捧“夏州定難軍節度使”頭銜,並賜國姓,賜名“保忠”,李繼捧從此改名為“趙保忠”。大宋君臣寄希望於夏州党項人從此陷入手足相殘、兄弟相爭的局面,或者由趙保忠同志當地區代理人,如此美夢卻在不久之後成為一場噩夢,這是後話。

作為緩衝區的北漢滅亡後,代表遊牧文明的大遼和代表農耕文明的大宋之間必然要爆發一場全方位衝突,來確認國際話語權並劃分各自的生存空間。

“雍熙北伐”虎頭蛇尾,雙方都沒有使出全力,互相不服,所以在此之後是長達十幾年的拉鋸,比如上文“君子館之戰”。在十幾年的時間裡,這種規模的試探和摩擦從未間斷,直到1005年兩國達成“澶淵之盟”,才徹底結束了這場持續了25年的宋遼大戰,為兩國贏得了百年和平。

而“澶淵之盟”已經是宋真宗時期的事情了。

在太宗最後的這幾年裡,除了夏州讓他老人家無比頭方之外,他還趕上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其規模遠比我們熟知的“梁山好漢”要大,連方臘都要敬讓三分。

喜歡五代十國往事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五代十國往事【630中文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