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9章 太后臨朝

【太后臨朝】

遼景宗回到幽州後,大犒三軍,所有參戰將士都得到了賞賜,其中耶律休哥被封為“于越”。整個遼國曆史,在9位皇帝統治的210年的時間裡,僅有10人被封為“于越”,耶律休哥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遼國的“于越”比唐朝的“尚書令”要值錢(唐末,“尚書令”通貨膨脹了)。

宋軍主力剛剛趕到,遼軍就跑了,趙光義在國際朋友圈裡發表情包,“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有本事你別跑,“帝因遼師退,遂欲進取幽州”,幽州太香了。然而翰林學士李昉等人竭力勸諫,趙光義終於聽從了勸告,暫時打消了北伐念頭,下詔班師。

雙方主力部隊撤回,但邊境地區的摩擦衝突並未停止,從“高梁河之戰”開始,一直到“雍熙北伐”前,雙方在河北、山西等邊境地帶充分交換著意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物理意義上打成一片。

經過一年多的休整後,982年4月,遼景宗再次御駕親征,兵分三路,大舉南下。

然而這三路大軍無一例外均遭慘敗,其中西路雁門關還被潘美反攻入遼境。

5月,遼景宗被迫撤軍。

9月,遼景宗來到雲州,視察脆弱的西線。期間外出打獵,卻突然“不豫”,8天后駕崩,享年35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35歲就因病醫治無效,契丹人認為很符合常理(理之自然),因為他幼年時就落下了病根……4歲那年嚇著了,35歲壽終正寢,難道還不正常嗎?好像很有道理。

後人將景宗時期稱為“景宗中興”,使遼國走出了世宗、穆宗的陰影,併為日後的鼎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景宗頃盡國力援助北漢,卻以失敗告終,得不償失;明知韓匡嗣有罪,卻數次特赦,賞罰不明;景宗同樣愛打獵,樞密使郭襲勸諫,景宗高度表揚了他直言勸諫的精神,卻依然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幹我的;並且還寵信旁門左道……總的來說,四六開,優點佔六。

實際上,很多事情要前後串起來看,還要正反兩面來推敲。比如穆宗的“昏庸”與其自身的抗爭息息相關,同理,景宗的許多做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比如景宗後期鍾愛南伐,兩次御駕親征。小提示,上一個熱衷南侵的遼國君主是哪位?太宗和世宗。

他們為什麼力推南伐?因為太宗要擺脫“太后黨”,世宗要擺脫的就更多了,景宗則要擺脫“後黨”。當我們把“帝黨”與“後黨”博弈的因素引入之後,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景宗在位13年,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遼國仍舊處於弱勢地位,對內撫平創傷,對外則無底線對宋妥協;後期卻開始主動南侵。兩個階段的分界線大致可以劃在976年,差不多將景宗朝平分。

976年,皇后蕭綽正式稱“朕”,宣告著“後黨”的全面勝利,也標誌著景宗朝煥新升級。

被“後黨”架空的景宗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尋求對外戰爭了,而且還得是像太宗那樣,御駕親征。一來可以透過開疆拓土來提高自己的聲望,二來可以培植自己的嫡系力量,特別是在軍隊中的嫡系,總之,只要南侵順利,那麼景宗就可以擺脫“後黨”的控制,奪回集團話語權。

在982年的“三道伐宋”中,遼國三路大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相繼潰敗,這對於景宗來說是天大的打擊,“後黨”更加壯大了,而他的威望一落千丈,永無翻身之日!

景宗絕望了,在忍受了三個月的痛苦折磨後,這個35歲正值壯年的契丹男兒終於一病不起。

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第一時間得到了景宗病危的訊息——猜猜他是怎麼得到的,然後就擅離職守,在未獲詔書的情況下率領親信部隊趕奔行宮,這就已經是殺頭的罪過了。韓德讓直奔皇后蕭綽的臥室——商量對策。

當時的情況比較複雜,皇長子也只有12歲,其餘皇子更年幼;宗室諸王二百餘人,各自握有兵權且密佈朝堂,鑑於諸耶律們的光輝往事,接下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除了伴君出行的這二百多大貴族,上京還有很多重量級王爺們看家,這些人也有搞點兒業餘活動的可能。

其中,《契丹國志》特別提到說“趙王”在上京,形勢頗為危急。疑點就在這個“趙王”身上。耶律喜隱,李胡長子,初封趙王,後因謀亂被剝奪爵位,景宗即位後恢復其爵位,並改封宋王,就在一年前,剛剛捲入“二百宋軍降卒擁立案”中。

耶律喜隱的確可以被視為強有力的皇位競爭者,但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