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9章 他大爺還是他大爺

【他大爺還是他大爺】 李筠在發動叛亂的時候,也曾電話搖人,勾結一切可以勾結的力量,比如境外反中原勢力的急先鋒——北漢,再比如地方藩鎮——揚州李重進、晉州楊廷璋等等。 拜李筠多年的口碑和精心打造的人設所賜,很少有人對他的勾結做出正面的積極回應,其實這個道理相當簡單,且不論與李筠組團能否戰勝趙匡胤,即便真的推翻大宋,那麼最棘手的問題就來了:怎麼分贓? 如果是李筠稱帝的話,那我何苦冒著滅九族的風險幫他火中取栗? 如果李筠承諾說擁立我稱帝的話,那他又是何苦呢?既然能向我稱臣,那為何不向趙匡胤稱臣呢?很明顯是謊言。 但凡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對李筠的勾結做出積極回應。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李重進。 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也是對皇權威脅最大的人之一,當年郭威駕崩前,就特意讓李重進當眾跪拜柴榮,明確君臣之分,以防李重進篡柴榮的權。柴榮登基後,也費盡心思地在李重進和張永德之間走鋼絲,臨終前又將二人外放到地方,解除其禁軍兵權,以防止他們威脅到柴宗訓。 如今,大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李重進必然憤憤不平,“講真,篡權也該有個先來後到吧?” 柴宗訓登基後,將李重進移鎮揚州,坐鎮淮南。 趙匡胤稱帝后,對李重進明升暗降。以心腹韓令坤頂替李重進的“侍衛都指揮使”,接管了中央禁軍的侍衛司,而給李重進加“中書令”的榮譽頭銜。 李重進忐忑不安,上表請求入朝覲見,試探朝廷。 一般情況下,地方藩鎮主動入朝覲見,等於“自投羅網”,是向朝廷表忠心的極限操作,如魚脫淵、如獸出林,任由朝廷宰割,可以扣為人質,可以隨意移鎮到其他犄角旮旯。這也是中央朝廷對地方藩鎮的最大奢望。 然而自唐末以來,隨著地方與中央實力的轉變,畫風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比如李克用、李茂貞、朱溫等梟雄,名為入覲,實為控制朝廷,唐昭宗最害怕的就是地方藩鎮無詔入朝。 一流的強藩強行入朝,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流的藩鎮則以入朝投石問路,入朝也罷、辭職退休也罷,都是地方藩鎮用來試探朝廷態度的問路石,假如朝廷一口答應,就說明朝廷猜忌自己,自己就可以公開造反,就像石敬瑭那樣,而如果朝廷“優詔不允”,那麼自己也就可以免去“拒絕入覲”的指控,繼續割據稱雄,作威作福。 總之,李重進上表請求入朝,並非真的要入朝,而是試探趙匡胤對自己的態度。 從“陳橋兵變”已經可以窺見趙匡胤集團的權謀水平,李重進這點兒小心思豈能得逞? 趙匡胤首先是優詔不允,對李重進表示朝廷絕對信任你,你就放心吧,不用來京師入覲,隨後筆鋒一轉,既然李重進同志有這麼高的覺悟,那麼——移鎮青州,加開府儀同三司,號召全國藩鎮向李重進同志學習。 朝廷一招“接、化、發”,把這個問路石回踢給李重進,您要是真的赤誠坦蕩,那就聽話去青州,離開淮南老巢。 李重進弄巧成拙,進退兩難,大為恐懼,於是大肆聚草屯糧、招兵買馬、修繕城防,其用意不言而喻。 趙匡胤於是派遣心腹——六宅使陳思誨,攜帶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前往揚州,向李重進解釋朝廷的寬宏大量,向他保證只要聽從朝廷調遣,絕對不會有事。 李重進糾結了半天,然後準備服軟,開始收拾家當,準備跟隨陳思誨赴鎮青州。然而他的部下卻極力勸阻,說您千萬不能離開揚州老巢,更別相信什麼免死金牌,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講武德,遠了有朱友謙,近了有楊光遠、範延光,誰不是手握免死金牌而慘遭滅門的?再說眼目前的,劉贇,還不是被郭威騙出徐州老巢,在半路遇害的?您糊塗啊!您是周室近親,德高望重,又手握重兵,姓趙的豈能饒了您?據守揚州,廣結外援,這才是生存立足之根本! 李重進恍然大悟,“言之有理!”於是將陳思誨囚禁,隨後便更加明目張膽的修繕甲兵。 揚州監軍安友規,帶領親信強闖關卡,最終翻越城牆,逃出一命,另外幾十名軍官因不肯從賊附逆而被李重進誅殺。 在這敏感時刻,李筠及時出現,“約嗎?” “約!” 這是大宋王朝自建立以來第一次生存危機,雖然在史書上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但這絕對是一次關乎大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李筠坐鎮潞州西昭義軍,勾結了河東北漢政權,背靠強大的契丹;李重進坐鎮淮南,東南與吳越國相接壤,南部與南唐隔長江而望,西面則是荊南、南楚(原)。 一旦李筠與李重進達成“南北夾攻”共識,拉攏境內外各大反宋勢力,那麼將對新興的大宋王朝形成一股強有力的絞殺力量,這已經不僅僅是潞州與揚州對汴州的南北夾攻,而是國際反中原勢力全方位對中原王朝的戰略合圍。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