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1章 最後的屏障(下)

1,“世宗遺恨”之李濤 柴榮曾經問兵部尚書張昭,朝中誰可當宰相。 張昭,原名張昭遠,後為避劉知遠的諱,止稱張昭。他的爺爺張楚平是壽張縣令,工作勤懇、任勞任怨,頗得政聲,朝廷予以嘉獎、升遷,在趕赴長安接受升遷的時候,趕上黃巢之亂,從此下落不明;父親張直,人民教師。 張昭自幼聰慧,飽讀詩書,頗有才氣,“莊宗入魏”,河朔地區的編外才子們紛紛前往求職,張昭亦跟隨這波求職潮來到魏州,攜帶著自己的作品拜訪了魏州市長張憲,張憲看罷,拍案叫絕,相見恨晚,當即把他用作幕僚。 在“明宗入魏”時,張昭勸張憲擁護李嗣源,張憲卻感念李存勖的知遇之恩,對李存勖不離不棄,張昭大哭,辭別了張憲,後來張憲果然被捲進政治鬥爭而遭到清洗,及時更換門庭的張昭則得以重用。 張昭歷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史館編修,代表作為《同光實錄》、《紀年表》、《莊宗實錄》、《武皇以來功臣列傳》、《明宗實錄》、《周祖實錄》,還為李從厚、李從珂、劉承佑撰寫實錄……而他在史學界最大的貢獻,或者說最著名的作品,則是他參與編寫了《舊唐書》。 在柴榮時期,張昭還跨界編寫了一本軍事題材作品,兵書——《制旨兵法》。這部兵書受到了柴榮的大加讚揚,有人甚至認為柴榮之所以能夠所向披靡,就跟這本兵書有一定關係。 張昭同樣是“四朝老臣”,柴榮相當尊重他,所以在為擇相而糾結時,就向他老人家請教。 張昭說了一個名字,卻讓柴榮“愕然”。因為張昭推薦的是李濤。 李濤,也是位“劉皇叔”式的人物,據說是唐敬宗之後。朱溫篡唐後,李濤的父親擔心朱溫會對李唐宗室斬盡殺絕,於是舉家搬遷,逃進了湖南,到了馬殷的地界。李濤的一個堂兄在朱溫手下做事,將李濤父子的行蹤出賣,朱溫下詔將其召回京師,授予李濤河陽縣令。 後唐明宗時,李濤逐漸步入中央,並且得到一個平步青雲的好機會——成為儲君的東宮嫡系,只不過,這個儲君是李從厚。 後晉時,李濤成為史館修撰,並在兩場大亂中友情客串: 一場是“張從賓作亂”,當時“治癒大師”張全義的兒子張繼祚黨附張從賓叛亂,石敬瑭打算族滅張氏,李濤力陳張全義之功勳,終於保全了張氏一族,只殺張繼祚一家; 一場是張彥澤作亂,這個稍後會介紹。 後漢建立後,李濤官拜翰林學士,隨後便升為宰相。 後周建立後,李濤被迫退居二線,靠邊兒站,此君在後週一直抬不起頭來,郭威和柴榮都不待見他。 李濤為何在後周混不下去?這就跟那場“蕭牆之禍”有很大的關係,李濤選錯了邊兒、站錯了隊。 當時,楊邠、史弘肇、郭威等武將集團威脅到了皇權,劉承佑只能寄希望於“舅族群小”,用李鄴等人予以反制,兩大集團爭權奪利,暗流湧動。在這關鍵時刻,李濤上疏劉承佑,建議把楊邠、史弘肇等人外放,並把朝廷大權交給蘇逢吉、蘇禹珪等文官集團,藉以回收中央大權。 史書說蘇逢吉與李濤的私人關係很好,蘇逢吉才是這件事的主謀。 楊邠等聽到風聲後,立刻跑到太后面前哭訴,最終,太后出面制止,怒斥李濤離間君臣,隨後將李濤罷相,勒令回家面壁思過。 雖然楊邠等武將集團有驚無險地過了這一關,但最終還是在“蕭牆之禍”中慘遭團滅,領兵在外的郭威成了唯一的倖存者。如果當時劉承佑採納了李濤的建議,那麼郭威等人將會死得更快更全更乾爽。 這就是郭威和柴榮對李濤頗為反感的原因。 柴榮向張昭詢問宰相的人選,張昭首推李濤,令柴榮頗為不悅,陰著臉,用了六個字來形容李濤:“輕薄無大臣體”。 柴榮為什麼會這麼說? 史籍說李濤“性滑稽,善諧謔”,“為人不拘禮法”,“多謔浪,無長幼禮”。 李濤有個弟弟叫李浣,兄弟倆都是以文采著稱。李浣娶了一個大齡剩女——禮部尚書竇寧固的女兒,“年甲稍高”,據說年齡比李濤還要大。婚禮當天,按照禮法,李浣應該領著新婚妻子參拜哥哥李濤。 新娘剛要下拜,李濤搶先一步,先給新娘磕了一個。 李浣當時就驚呆了,驚叫道:“大哥,你瘋了吧?新媳婦參拜大伯哥,豈有回禮的(大哥風狂耶?新婦參阿伯,豈有答禮儀)!” 李濤不緊不慢地站起來,嬉皮笑臉地說道:“我不風,只將謂是親家母。”意思是,我還以為是你丈母孃來了呢。諷刺新娘年齡太大。 把李浣氣得夠嗆(浣且漸且怒)。 人家新媳婦只能是帶著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畢竟是部級幹部(尚書)的千金大小姐。等都入座後,竇大小姐再次起身下拜,大戶人家的小姐,知道規矩。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