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6章 正陽戰役(下)

後周這邊,“正陽遭遇戰”的第二天(正月18日),柴榮抵達潁州汝陰縣永寧鎮,距離正陽百餘里。在這裡,柴榮又對戰場形勢進行了精準預判,他對身邊侍從說道: “壽州解圍後,先前避難城中的農民大多回歸村落,如今聽說我軍雲集,必定再次入城躲避。如此一來,城中必定會有很多人餓死。應該先派人前往安撫,讓他們安心務農。” 正月20日,柴榮抵達正陽,他對李轂的表現相當不滿意,於是臨陣易帥,以李重進代替李轂的總司令職務,李轂則被任命為“壽州行府事”。對於李轂的調動,應該說是很嚴厲的了,並非表面看上去的那麼和諧。 表面上看,是從“淮南道行營都招討使”轉為“壽州行府事”,總司令變高官。 實際上,這個“高官”在李轂手裡並不香,因為原文是“以轂判壽州行府事”。在當時,刺史州為五品,節度州為三品,如同今天的“市”也分直轄市、省會、地級市、縣級市,同樣都是“市長”,行政級別有可能差好幾級。壽州雖然是節度州,但也只是三品,李轂同志已經是一品宰相了。 同品曰“知”,隔品曰“判”。李轂是“判”壽州行府事,一品的官階,卻幹著三品的職事,很明顯是降職。 再者,壽州尚在敵人控制中,所以這個“判”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遙判”,有名無實,掛著高官的頭銜,實際啥工作也沒有。 也就是說,由於李轂同志在正陽戰役期間過於保守的表現,惹怒了柴榮,於是被“靠邊兒站”。 正月22日,柴榮抵達壽州城下,在淝水北岸安營下寨,命令各軍重新對壽州城實施包圍,並把浮橋從正陽鎮轉移到下蔡鎮。 淝水距離壽州城只有2裡地,柴榮這波操作屬於是貼臉輸出了;下蔡鎮原為下蔡縣,屬潁州,後廢縣為鎮,下蔡鎮在正陽鎮以東55裡,後周是在壽州的西北方進攻,也就是說柴榮把浮橋向前線推進了約55裡。 很明顯,柴榮擺出了犀利的進攻架勢,志在必得。 第二天(23日),柴榮下詔,從臨近的宋、亳、陳、潁、徐、宿、許、蔡等州徵調丁夫,前來協助攻城。詔書一下,數十萬丁夫匯聚壽州城下,攻城戰晝夜不歇。 南唐派來一萬多人的援軍,屯駐在塗山,艦船停泊在淮河上。 塗山,在壽州以東,濠州以西,位於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境內,大禹治水時,就是在這裡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 渦水在淮河以北,自西北注入淮河,渦水入淮口稱為“渦口”,這裡固然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北方軍隊進攻淮南的重要橋頭堡。 塗山恰恰與渦口隔淮河相望,所以自古以來,塗山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漢朝在塗山腳下設定當塗縣,南北朝時改為馬頭郡城。 現在,南唐的一萬多水軍就屯駐在塗山腳下,沿淮溯流而上,既可以支援壽州,也可以繼續向西破壞浮橋,切斷柴榮的後路;還可以控制渦口,阻斷後周透過渦水進入淮河的可能性。 一萬多人,讓柴榮如鯁在喉。 正月26日,柴榮點派了一員親信將領,前去塗山拔掉這枚釘子。這位親信將領,便是在不久前的“高平之戰”中大放流光溢彩,既表現出了足智多謀、英勇剽悍,又表現出了忠心耿耿,他的名字就是——趙匡胤。 趙匡胤先在險要之處預埋伏兵,然後派一百多騎兵佯攻南唐的塗山軍營,在遭遇南唐的抵抗後,一百多騎兵“狼狽逃竄”。南唐將士立刻上鉤,奮勇追殺,然後慘遭伏擊,全軍覆沒,總監軍何延錫等陣亡,五十多艘戰艦也被趙匡胤繳獲。 塗山的威脅被解除。 柴榮又給朗州武平軍節度使王逵下詔,讓他率湖南兵攻打南唐控制的鄂州。 李璟立刻給鄂州武昌軍節度使何敬洙下達最高指示:徙民入城,固守待援。 何敬洙拒絕了這項命令,他讓人把城外的土地剷平以作為戰場,然後回覆李璟,說我已經做好與全城軍民一起殉國的準備了。 李璟大受感動,立刻下詔褒揚,號召全國將士向何敬洙同志學習。 2月3日,下蔡浮橋完工,柴榮親往視察。 2月5日,後周前線巡邏隊在壽州以南的盛唐縣(今安徽省六安市)擊潰南唐三千人,繳獲戰艦四十多艘,生擒總監軍高弼等人。鞏固了壽州南部的包圍圈。 正陽遭遇戰,後周大軍在壽州北面、西面紮下營盤;塗山伏擊戰,後周切斷了壽州東面的支援;盛唐遭遇戰,切斷了壽州南面的支援。 然而柴榮還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塗山、盛唐之戰,只是將部分援軍暫時殲滅,南唐仍然可以繼續增兵,源源不斷地向壽州方面投送兵力。 要想徹底斷絕壽州的援軍,就必須斬斷南唐輸血的主動脈——滁州。 從壽州往東,有兩條戰略走廊,總體呈現出“<”走勢,兩條線的交點是壽州,上面一條線是沿著淮河,自西向東為“壽州——塗山(渦口)——濠州——泗州——楚州”,而下面一條線則是“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