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2章 定三關

【定三關】 顯德六年(959)3月19日,柴榮詔幸滄州。 22日,命韓通等人率水陸兩軍打先鋒。韓通不負眾望,抵達滄州後,立即疏通水路,把防禦陣地推進到了滄州永安縣,共計疏通三十六個淤塞處,使水軍可以直達瀛洲、莫州,深入到了遼國境內。 4月16日,柴榮抵達滄州,當天就率領數萬大軍直奔遼國境內。行動之迅速,根本沒有走漏半點風聲,據記載,當地百姓直到看見了皇帝儀仗,才知道柴榮親征的事。也就是說,對於柴榮的此番出征,契丹人毫無準備。 這次北伐,是柴榮最高光的時刻,如果說三徵淮南是摧枯拉朽的話,那麼北征契丹簡直就是虎入羊群,輕鬆加愉快。 4月17日,寧州刺史王洪望風而降; 20日,柴榮任命韓通為陸軍總指揮、趙匡胤為水軍總指揮,水陸齊發。 22日,柴榮乘船北上,後周的戰船首尾相接,長達數十里。這是後周的王牌水軍,是擊潰了以水軍著稱的南唐的無敵艦隊,現在,他們出現在了北方的水域,那更是無敵的存在,對遊牧民族來說,簡直是降維打擊。 26日,後周大軍抵達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延輝開關投降; 後周水師繼續向西進發,這裡的水域已經無法承載鉅艦,柴榮捨棄鉅艦,登岸馳奔。柴榮一馬當先,深入敵境,當晚露宿鄉間,身邊只有不到五百貼身騎兵,周圍全是契丹的遊騎兵,然而契丹騎兵卻不敢貿然上前。柴榮亦鎮定自若,毫無懼色。 28日,趙匡胤率先抵達瓦橋關,契丹守將姚內斌開關投降; 29日,莫州刺史劉楚信舉城投降; 5月1日,後周大將李重進率部前來會師,瀛洲刺史高彥暉舉城投降。 至此,短短一個多月,後周平定了瓦橋關以南的全部土地,得三州、十七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戶。而最高光的是,沒有發生一場戰鬥,沒有一人的傷亡,甚至沒有射出一箭,城池關隘全是望風而降。 於是,在5月2日這天,柴榮召集諸將,討論收復幽州。 出乎意料的是,諸將竟然一致反對繼續用兵,都主張見好就收。 柴榮非常不高興。 不打?不打不是我柴榮的性格!柴榮力排眾議,派禁軍將領劉重進為先鋒,進屯涿州固安縣。 隨後,柴榮親自來到前線,監督搭建浮橋。 當晚,柴榮回到瓦橋關休息,卻突然身染疾病。“是夜,帝不豫”。 因柴榮突然得病,所以只好遵從眾議,決定班師。 5月4日,定州刺史孫行友奏報攻下易州,生擒刺史李在欽,獻於行在。柴榮下令將他斬首示眾。 孫行友,“狼牙山革命根據地”領導人,與哥哥孫方簡利用邪教拉幫結夥,佔據狼牙山,原本是官府心腹大患,在“晉遼大戰”中,孫方簡、孫行友兄弟成為浪子回頭的典範,率部與契丹周旋,屢次深入契丹境內搞偷襲。後漢時繼續跟契丹人作對,一直到如今的後周,定州孫行友仍然是征討契丹的中原先鋒軍。 5月5日,柴榮升瓦橋關為雄州,將涿州的容城縣、歸義縣劃撥給雄州。瓦橋關是中原與幽州之間的戰略要地,此前朱溫討伐幽州劉仁恭的時候,瓦橋關就是明星關隘,柴榮賦予了它一個新名字,雄州,而今天,它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雄安。 升益津關為霸州,劃割文安、大城二縣隸之。調發棣州、濱州數千民夫,新建霸州城,命大將韓通監督工程進展。 命韓令坤為霸州總司令,陳思讓為雄州總司令,各率部駐守。 雄州、霸州,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柴榮北征之心並未泯滅。收復幽雲十六州,仍是柴榮的戰略目標之一。 面對後周的突然襲擊,契丹派大將蕭思溫掛帥防禦,遼穆宗耶律璟也親自到幽州坐鎮,另外還派千里快馬,馳奔河東太原府,命令北漢劉承鈞出兵後周的背後,藉以牽制。 提起蕭思溫,大家也許會比較陌生,但是要提起他的女兒,則可謂是婦孺皆知,她就是評書演義中那個著名的“蕭太后”——蕭燕燕,那個把大遼國帶入鼎盛時期、讓中原人吃盡苦頭的契丹女強人,《楊家將》、《大遼太后》、《四郎探母》等作品中的“蕭太后”。 聽說後周退兵後,契丹人這才長舒一口氣。 大將李重進奉命教訓北漢,兵出土門關,斬首兩千餘;潞州西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攻克遼州,生擒刺史張丕;晉州建雄軍節度使楊廷璋(郭威的大舅哥)率兵攻入北漢境內,招降城堡據點一十三所…… 北漢被契丹爸爸坑苦了。 柴榮退到澶州的時候,病情加重,大駕止於澶州,所有近臣都不得覲見,於是人情惶恐不安,各種揣測和流言蜚語盛行。當時只有一人能接近柴榮,此人便是柴榮的妹夫,時任澶州節度使的張永德。 群臣紛紛找到張永德,說天下未定,根本空虛,四方諸侯惟幸京師有變,澶州離京師只有一步之遙,為何不速回京師?一旦陛下有個三長兩短,江山社稷豈不毀於一旦?小主,這個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