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章 嘴強王者

【嘴強王者】 然而唐昭宗的目標不是消滅李克用,而是鞏固皇權。削弱藩鎮是表,鞏固皇權是裡,不能本末倒置。這才是大局思維。 昭宗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利用藩鎮兼併攻伐的同時瓦解藩鎮勢力,要坐收藩鎮兼併的漁翁之利,而不是為各藩鎮火中取栗。 所以在這場藩鎮混戰中,必須要有中央朝廷的軍事體現,讓禁軍介入,以收割戰爭紅利。然而禁軍又是宦官勢力的工具,禁軍的介入勢必會讓宦官勢力竊取勝利果實。 那麼如何利用禁軍削弱藩鎮勢力,同時還不能助長禁軍背後的宦官勢力,讓勝利果實回流朝廷,這才是昭宗面臨的真正難題。 任何看似兩難的問題一定存在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文官典軍。 昭宗只需在文官集團中物色一個沒有靠山、缺少根基,又同時被藩鎮和宦官楊復恭所不容的人。讓他來領導禁軍即可。 這個最佳人選,無疑就是張浚。 此公在前文出現過,形象不怎麼光彩。其實他這一輩的形象都不怎麼光彩。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是“泛知書史,喜高論”,真正的文人士大夫全都“擯薄之”。 當年隨僖宗入蜀,既想跪舔田令孜,又不想揹負一個向宦官趨炎附勢的罵名,於是就抖了個小機靈,提前赴宴,在屋裡僅有他和田令孜的時候給田令孜下跪磕頭,結果被田令孜當眾揭穿,好一頓羞辱。 張浚最早是得到了宦官楊復恭的賞識,被楊復恭推薦進入中央朝廷的。隨著楊復恭在“田楊爭鬥”中的失勢,張浚轉而跪舔田令孜。因此,楊復恭非常痛恨張浚這個勢利小人。當楊復恭重新得勢後,張浚遭到了楊復恭的報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遭楊復恭傾軋的張浚,立刻得到昭宗皇帝的大力提拔,一路高升為帝國宰相,讓他領導文官集團來平衡楊復恭所代表的宦官集團。 張浚常把復興大唐掛在嘴邊,自比謝安(東晉名臣)、裴度(唐朝中期名臣),認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志,中興大唐是上天賦予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與李克用亦有交集。那是在李克用討伐黃巢,駐軍河中的時候,二人曾短暫共事過。那時候,李克用就非常瞧不起張浚。 等張浚做了宰相之後,李克用公開侮辱他,說他是浪得虛名,只會把帝國帶入萬丈深淵。張浚氣得咬牙切齒。 被宦官勢力(楊復恭)所不容,又與藩鎮勢力(李克用)不合,同時還缺少根基,只能抱皇上的大腿。 所以,讓張浚在這場混戰中扮演昭宗皇帝的代言人,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若成功了,昭宗獨享紅利;若失敗,張浚便可作為棄子,為昭宗擋槍。 昭宗皇帝召見張浚,問他中興大唐之策。 張浚侃侃而談,說陛下英明神武,卻受制於宦官和藩鎮,我每當想到這些,都會痛心疾首,恨自己不能施展拳腳,替主分憂。 “那依卿之見,朕該如何是好?”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口徑即正義。必須有一支效忠於陛下的強大的軍隊。” 於是,昭宗皇帝在京師大規模招兵買馬,擴充軍備,很快就有了一支十餘萬人的部隊。 在接到朱溫等人請求討伐李克用的奏章後,昭宗皇帝召集四品以上官員開會討論。出乎他意料的是,超半數(十之六七)的官員明確表示反對,楊復恭也表示反對。 張浚事先已經跟昭宗有過密談,知道皇上的心思,於是力排眾議,說:“迫使先帝二次出逃,就是沙陀人乾的好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幫沙陀人啥事兒幹不出來?一旦他們與河北諸鎮聯合起來,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河北諸鎮在“安史之亂”以後,就基本脫離了中央朝廷的管轄,一直以來都是唐帝國的心病。但也不難發現,李克用與河北諸鎮的關係並不融洽,除定州義武軍王處存之外,河北諸鎮對李克用的戒備心很高,似乎看不出他們有聯合對抗中央的跡象。張浚的言論可以說是危言聳聽,制販恐慌,強行煽動民意。 “現在,河南、河北兩大藩鎮(朱溫、李匡威)同時請求討伐李克用,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還等什麼?願陛下交給我兵權,少則十天、多則一個月,就可削平沙陀李克用。” 口氣是真大。朱溫都沒這把握,即便聯合起了七個藩鎮,也不敢誇下這等海口。 楊復恭爭辯道:“先帝出幸,與藩鎮跋扈當然脫不開干係,但……”拿眼角瞟一眼張浚,“更是與朝中某些文官的處理不當密不可分。如今,天下剛剛安定,不應再開戰端,應儘量和平解決,好讓帝國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兩派相爭,不分上下,且楊復恭的話已經涉嫌人生攻擊了,再往下發展,很可能就是宦官與文官的互相指責、互潑髒水了。 昭宗金口玉言,“李克用有復興帝國之大功(擊潰黃巢,收復京師),而今他處境危急(潞州危機),朝廷若趁人之危,天下人該怎樣議論朕啊?”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