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章 家必自毀1外戚弄權

【家必自毀1外戚弄權】 後梁末帝朱友貞的登基繼統是充滿懸疑色彩的,疑點重重,又因其自身威望不足,難以服眾。對此,朱友貞只能對朝廷外的藩鎮將領採取姑息綏靖態度,而對朝廷內部則加緊透過政治鬥爭收繳權力。 朱友貞的帝位來路不正。這是他最大的忌諱,而這又是每個人都心照不宣的。就連他的正室妻子張氏(張歸霸之女)都不願承認他。 朱友貞打算立張氏為皇后,張氏說你都沒有“有事於南郊”,還不能算正兒八經的皇帝,我哪兒能就當皇后呢? 未等朱友貞郊天,張氏就已經病重,於是朱友貞急忙先冊封她為德妃。德妃張氏福薄命淺,就在冊封德妃的當晚,她就因病醫治無效,香消玉殞,享年24歲。 朱友貞悲傷不已。德妃出殯的前夕,朱友貞輾轉反覆,夜不能寐,渾身上下說不出的哪裡不舒服,於是起身,孤獨地在臥房裡遊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賢妻。忽然間,龍床壁上的寶劍隱隱有聲,似有龍吟。朱友貞大呼不可思議,近前觀瞧。這時,有刺客突然冒出,朱友貞隨即拔劍自衛,親手斬殺了刺客。事後,朱友貞用昂貴的雲母打造了一副劍匣,把寶劍珍藏其中,賜寶劍名為“護聖將軍”。 以上這段描寫同樣出自正史,言之鑿鑿。但聽起來更像是武俠小說或評書演義,非常不可思議。 而再往下看,也許就會豁然開朗了: 經查,刺客是受康王朱友孜的差遣,前來行刺的。於是,朱友貞就將弟弟朱友孜以謀反罪名誅殺。 至此,後梁立國五年以來,宮廷刺殺事件已經發生了三起,平均不到兩年就來一次。每一次都是一樁懸案。 朱友貞設計陷害弟弟朱友孜,也許是為了防範自己成為第二個朱友珪。血淋淋的前車之鑑,他怎麼奪得帝位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不相信自己的兄弟手足,不相信功勳舊臣,那他相信誰呢?答曰:外戚。他最信任的是表兄弟袁象先、姐夫趙巖、小舅子張漢倫、張漢鼎、張漢傑(以上三兄弟為張歸霸之子,德妃親兄弟)、張漢卿(張歸厚之子,德妃堂兄弟)、張漢融(張歸弁之子,德妃堂兄弟)。 鑑於朱友貞詭異的繼統模式,後梁以趙、張為首的“外戚幫”漸漸掌握了帝國實權。他們恃寵弄權、賣官鬻爵,離間君臣。於內,他們排擠敬翔、李振等;於外,他們離間楊師厚、劉鄩等。 朱友貞繼統以來,宗室中除了朱友孜疑似刺王殺駕外,還有一人是真的意圖謀反,這就是惠王朱友能。 朱友能,朱全昱之子,陳州刺史。與他安分守己的老爹不同,朱友能所為多不法,身邊聚集了一大幫奸邪小人。兩次宮廷政變後,朱友能也覺得自己也可以競爭一下皇位,手下人也迎合他的心意,積極鼓動他搞事情。 陳州盛行各種旁門左道,迷信之風經久不衰。“陳州三百日”的時候,趙犨兄弟就利用人們的迷信心裡,導演“陰兵神助”,堅定軍民的抵抗意志。如今,朱友能同樣藉助迷信蠱惑人心。 在朱友能的秘密指使下,有一支民間團體在首領母乙、董乙的帶領下,披上了佛教的外衣,自創一派,取名為“上乘教”。其實看他們的名字,我感覺更像是披了道教外衣。 有了官府暗中支援,“上乘教”快速發展壯大,宣佈建國稱帝,母乙、董乙自稱天子,設定文武百官,然後對外武力擴張,劫掠周邊郡縣。但很快就遭朱友貞的鎮壓。 傀儡被消滅,朱友能乾脆從幕後走到臺前,發動叛亂,率領叛軍直撲汴州。朱友貞派霍彥威、王彥章、張漢傑率軍平叛。 朱友能兵敗投降。朱友貞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軟禁在汴州。朱友能的兩位親兄弟朱友諒、朱友誨受其牽連,也遭到了軟禁。 實際上真正領兵平叛的是霍彥威和王彥章,“外戚幫”的張漢傑只負責監督二人,並收割功勞。 朱友孜行刺,朱友能叛亂,使得朱友貞更加疏遠朱氏皇族,而對“外戚幫”愈加信任。 如同唐昭宗一樣,為了加強皇權,朱友貞也需要在文官中培植一支忠於皇帝的政治力量,選拔標準自然也是大同小異,概括起來就是兩點:根基淺;聲望高。 於是,一個叫李愚的人進入到了朱友貞的視線。 李愚,出生在一個不甘平凡的平凡家庭,父親李瞻業屢試不第,心灰意冷之後便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下一代,潛心教導李愚。李愚在很小時候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聰慧,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李愚飽讀詩書,並且品格高尚,脫離了低階趣味(非禮不言,行不苟且)。 早年迫於生計而在安陵縣當主簿,負責幫縣長整理文書檔案等。這是清高孤傲的大才子李愚所不甘心的。於是,在丁憂離職之後,李愚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去往首都長安的路,要當“北漂”。 造化弄人,由於戰亂,大唐連續多年未開科取士。英雄無用武之地,大才子李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首都的房價太貴,消費太高,李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