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4章 御遼十五將1

其一是頓丘城伏擊戰的心理陰影; 其二是後晉國力空虛,無力支撐。契丹退兵的當月,石重貴就下令全國徵兵,每七戶就要出一兵,自備甲杖;次月同州、華州就奏報人相食的慘劇,隴州則奏報餓死五萬六千人。景延廣不敢冒險,他輸不起,他身後的這個衰弱帝國更輸不起; 其三是後蜀趁火打劫。當兩軍激戰的時候,後晉階州的一名將領王君懷,率領本部一千餘人,投降後蜀,並自告奮勇地充當帶路黨,引導著後蜀進攻階州、成州。後晉所屬的秦州出兵相救,打退後蜀軍隊。 戰後,石重貴對有功將士進行封賞,對河朔進行了新一輪部署。給魏州留守張從恩加宰相銜;封劉知遠為太原王;留下高行周、王周坐鎮澶州,全權負責澶州一帶的防禦體系建設工作;把澶州升格為節鎮,把濮州劃為屬州(濮州原屬滑州義成軍),設定鎮寧軍;把冀州升格為防禦州,設防禦使,冀州在貝州以北。 升格澶州、冀州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河北地區的戰略縱深,不要契丹人從幽州一南下,就直接扎到黃河岸邊。 4月8日,石重貴從澶州前線動身返回汴州,隨後就對國家戰略進行了適當調整,重新修正了政治路線,“反遼派”的景延廣被外放。 政治暴發戶景延廣自掌權後,為了鞏固自身地位,對以“實力派三巨頭”為首的武將集團進行打壓,對以桑維翰為首的“親遼派”進行排擠,再加上他平時的囂張跋扈,早就為自己樹敵無數。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其實最該被追責的,應該是河東劉知遠。然而石重貴不敢動劉知遠,不僅沒有責罰,反而封他為太原王。當然,劉知遠心裡還是有點兒B數的,上疏朝廷,說邊境未寧,自己不敢接受王爵的冊封。 既然不能動劉知遠,那麼文武群臣就把怒火集中到了景延廣身上,彈劾他在戚城之戰中的見死不救行為。石重貴順水推舟,趁機削弱這位野心勃勃的佐命元臣。 於是,石重貴下令成立專案組,調查“不救戚城”事件。專案組組長,由景延廣的頭號政敵桑維翰來擔任。 石重貴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 調查結果很快就公佈出來,景延廣的政治生涯基本宣告終結: 石重貴下詔,將景延廣外放為洛陽留守,原洛陽留守安彥威調為長安晉昌軍節度使,原晉昌軍節度使趙瑩為華州節度使。景延廣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一職由高行周來擔任。 宣詔當天,石重貴在宮中設宴,款待景延廣,一本正經地對他說:“愛卿是佐命功臣,不是我要把你外放,而是因為洛陽非常重要,交給別人,我不放心。你辦事,我放心,安心走吧。”隨後解下御衣、寶帶賜之。 拿著石重貴的“好人卡”,景延廣萬念俱灰,到了洛陽後,整日縱情豪飲,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拿掉景延廣之後,石重貴繼續對文官集團進行了清理,把宰相馮道外放到了同州。馮道是政壇老油條,他從來不屬於任何派系,從來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揣測、迎合當權者的意見,這也是他能成為政壇常青樹的原因之一。 往好聽裡說,馮道屬於太平宰相,之適合出現在太平盛世。然而現在國家命運多舛,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會灰飛煙滅,這種亂世需要的是有膽有識有魄力的人,比如桑維翰同志。 石重貴下詔恢復了樞密院,命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把國家的軍政大權交給他。桑維翰再一次奉命於危難之間。 契丹主力雖然撤走,但貝州、德州等仍在契丹控制之下,貝州楔入河朔腹地,威脅澶州;德州則與青州楊光遠遙相呼應,二者之間是一道由棣州、齊州、鄆州、兗州串聯起來的防線,一旦撕開缺口,那麼青州楊光遠就可以與契丹會師。 石重貴命禁軍將領皇甫遇為滑州節度使,原滑州節度使李守貞則被任命為兗州節度使。隨後就命令李守貞率兩萬大軍進討青州楊光遠,拔掉這顆釘子。 魏州留守張從恩上疏朝廷,說盤踞在貝州的契丹兵軍心不穩,不願久留漢地,人心思歸,因趁他們立足未穩之際,火速進攻。 石重貴認為言之有理,於是派皇甫遇、潘環、張彥澤率軍與魏州張從恩會師,收復貝州。 果如張從恩所料,趙延照無力抵擋,於是在貝州城放了一把大火,棄城而逃,逃到莫州、瀛洲之間,才依託地勢構築了防禦工事。 契丹人得知李守貞討伐楊光遠之後,再派軍隊趕往支援,被齊州防禦使薛可言擊敗。 拔除楊光遠刻不容緩,石重貴加派大將符彥卿到青州前線,務必快速平定楊光遠。 6月1日,討伐大軍收復緇州,擒斬楊光遠派的刺史劉翰。青州的西大門被開啟。楊光遠派人橫跨渤海灣,向契丹緊急求救。 中原後院起火,連後蜀都想趁火打劫,何況中原人民的老朋友契丹了。有道是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契丹的後院也起火了,石重貴放的。 府州,今天的陝西省府谷縣,先前也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