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2章 四宗罪

【四宗罪】 上一次在正史記載中看到君臣刷屏互罵,還是唐僖宗與高駢。 李從珂應該是真氣急了,看他這段簡短的回懟,真可謂是口不擇言,如含糞噴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一次的罵戰持續時間很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雙方都不光彩,屁股都不乾淨,懟來懟去,雙方都是光著屁股推磨——轉著圈兒的丟人;二是雙方關係破裂,朝廷已經出動了軍隊,要先發制人,能動手就別吵吵。 石敬瑭召集幕僚,慷慨陳詞,歷數朝廷四宗罪: 其一,食言失信。 石敬瑭離開洛陽赴鎮河東的時候,李從珂金口玉言向他保證,“與卿北門,一生無議除改。”皇上親口說的,讓我坐鎮河東,既不會罷免,也不會移鎮,然而他現在卻將我移鎮到鄆州。 其二,誤會猜忌。 “忻州萬歲烏龍案”導致李從珂對石敬瑭的猜忌加重,很可能是這次移鎮命令的導火索。石敬瑭雖然斬殺了三十六位將士,卻不能打消李從珂的疑慮。 其三,酒後失言。 公主奔赴洛陽參加李從珂的生日宴,李從珂醉酒之後,當眾對公主說出“爾歸心甚急,欲與石郎反耶”。酒後吐真言,李從珂在酒精的作用下,褪去了偽裝。用石敬瑭的話說,“此疑我之狀固且明矣。” 其四,朝政昏暗。 李從珂親小人、遠賢臣,政治昏暗,滿朝奸佞。 隨後,石敬瑭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自己的委屈冤枉:“我對朝廷忠心耿耿,從沒二心!然而朝廷卻主動開戰,如果我再不有所動作,就只能坐以待斃了。何況,太原居險要之地,糧草充足,我怕啥?如果朝廷能容我,我就願意侍奉他;如果他敢訴諸武力,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石敬瑭集團內部主要分成兩派,一派以趙瑩為首,主張聽從朝廷詔令,去鄆州任職;另一派則以段希堯、桑維翰、劉知遠為首,主張抗旨不遵,跟朝廷動武。而幕僚薛融則說自己只是一介書生,不懂軍事,選擇棄權。 其中首席謀士桑維翰向石敬瑭獻上了一條至關重要的計策:勾結契丹為援。 一場轟轟烈烈的滅國之戰即將打響,這常戰爭意義重大,其性質是境外發動勢力支援國內反政府武裝,推翻合法政權,建立傀儡新政權。聽起來像不像燈塔國常乾的事兒? 這一仗,也在中華大地上誕生了一個著名的漢奸政權——後晉。 由於這段歷史比較冷門,很多人主觀上忽視不屑,又先入為主,認為契丹大軍勇猛無敵,中原軍隊脆弱不堪,所以契丹大軍一路南下,摧枯拉朽,後唐李從珂潰不成軍,石敬瑭建立後晉。 這是嚴重的誤區。 事實上,這段歷史有多次改寫的機會。契丹人的軍隊並沒有那麼無敵,契丹人的鬥爭意志也沒有那麼堅定(憑什麼為石敬瑭賣命?),而且後唐的軍隊也足夠對契丹軍隊產生致命威脅,後唐還有一個終極制勝武器——耶律倍。 契丹軍其實打得非常謹慎,甚至一度做好了拋棄石敬瑭、抱頭鼠竄的準備。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仍然是石敬瑭建立後晉,李從珂國破身死。令人唏噓感嘆。下面,我就將詳細展開,站在不同的視角,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 石敬瑭起事之初,列舉了李從珂朝廷的“四宗罪”,為自己的反叛行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使自己看起來名正言順,出師有名。 5月14日,李從珂下詔,剝奪石敬瑭的一切官職爵位,下令張敬達等率兵進討。戰爭正式打響。 戰爭剛一爆發,先鋒軍總指揮安審信就陣前叛變,與安元信等將領率領數百親兵衛隊投奔石敬瑭。 原因是駐防代州的禁軍將領安元信,與代州刺史張朗是好朋友,得到戰爭爆發的訊息後,安元信秘密對張朗說:“我看石敬瑭是個忠厚長者,一定會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我們最好暗中歸附,以保全自己。” 張朗斷然拒絕。 安元信就想暗殺張朗,陰謀敗露,於是率領部眾逃到安審信處,二安隨即在駐地燒殺搶掠一通,然後手拉手投奔到太原。 安審信是老功臣安金全的侄子,跟石敬瑭的私人關係密切。 石敬瑭接待了二安,並問安元通道:“你怎麼知道我會最終獲勝呢?目前來看,朝廷勢力強大,而我弱小呀。” 安元信回答道:“我不懂什麼星象,也不知運數。但我知道一個道理,人無信不立,何況是治理天下的君王?如今,李從珂失信於你(一宗罪),你是他的親人、戰友,是國家的功臣元勳,他連你都能辜負,何況我們這些疏遠卑微的小人?所以,我斷言,李從珂一定會失敗!” 石敬瑭聽得是心花怒放,對他信任有加。 兩軍對壘,將軍叛逃,是很常見的事。有些統帥處理地就很得當,略施小計,就能借刀殺人,讓地方統帥猜忌己方叛將,繼而予以誅殺。 而朝廷大軍的做法卻蠢到了家,他們把二安及所有叛逃將士的妻兒老小全部抓了起來,押到太原城下,全部斬首。 這樣做,一是為了洩憤,二是為了嚇唬己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