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章 秦州之行

【秦州之行】 公元923年10月,天文愛好者迎來了一次盛典:天空出現了日食和流星。然而政客們對此有喜有憂。 當時,李存勖正積蓄力量,準備針對後梁的滅國之戰;對前蜀來說,則對流星更加恐懼,因為這次是“彗星見於輿鬼”。輿鬼,即鬼宿,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之一,主秦、隴之地,蜀地人認為這次彗星非常不吉利,司天監奏報說國家將有大災。 後唐的司天監也向李存勖奏報了天象異變,請求李存勖取消軍事行動,被李存勖怒懟,置之不理,其實也有道理,因為當時的合法天子是朱友貞,日食不吉利,也是對朱友貞不吉利。 王宗衍聽從了前蜀司天監的勸告,下詔在玉局化(地名,在今成都市。傳說是道教大師張道陵成仙飛昇之處)修建道場,請高人做法事來化解。 右補缺張雲上疏,說百姓的怨氣上升到天庭,才形成了彗星,這是國家滅亡的前兆,不是透過一場法事就能化解的(非祈禳可弭)。 張雲的本意是災禍源於君昏臣暗,民不聊生,自然國家生變,因此不要搞封建迷信,而要王宗衍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改邪歸正,國家才會步入正軌。不是說風涼話。 王宗衍大怒,下令將張雲流放到黎州。還是那個配方,長流黎州,還是相同的結果:行至半路途中(臨邛)病逝。同樣的,是病逝還是幫助病逝,存疑。 張雲忠正耿直,同樣看不慣朝廷裡的烏煙瘴氣,常自比於朱雲。朱雲是西漢名臣,多次抨擊朝廷大臣,不畏權貴,因指責丞相張禹為佞臣,險些被漢成帝斬殺,留下了“折檻”歷史典故。折檻之後,朱雲憤而辭官,從此不再出仕。張雲把朱雲當成偶像,發揚不畏權貴、敢於死諫的精神。 前蜀的權貴們對他既畏懼又痛恨。 宦官景潤澄就曾經陰陽怪氣地戲謔道:“當初朱雲向皇上索要斬馬劍,以腰斬張禹。現在,皇上沒有尚方寶劍,只有殺雞小刀,您要用嗎?” 張雲冷冷一笑,“雞刀雖小,亦可斬群狗也!” 張雲的視死如歸和與強權鬥爭到底的決心,使宦官景潤澄深感脊背發涼。 這一次,抓住王宗衍震怒的機會,宦官景潤澄借題發揮,添油加醋,遂給張雲定了“謗國罪”,流放黎州。 同光二年(924)3月1日,王宗衍在怡神亭宴群臣,喝到高興處,王宗衍與群臣、宮女等全都脫了帽子,喧譁嬉戲,儀態盡失。負責起草詔書的李龜禎切諫,說君臣全都沉迷在酒色之中無法自拔,絲毫不考慮帝國的未來,我真怕北方的強敵(後唐)得知我們的虛實後,會打我們的主意。 “一宵西送越兵來”不聽,李龜禎的勸諫還是不聽。王宗衍似乎覺得後唐離自己太遠,而天堂離自己很近。 事實上,一個月之後,4月份,後唐使者李嚴出訪前蜀,歸國後,李嚴果然力促伐蜀,而後唐也真的只用了很短的時間(70天)就滅了前蜀。 同光三年(925)6月,後唐李存勖下詔全國總動員,為伐蜀做準備;9月,後唐大軍正式出征。 在此期間,前蜀在做什麼呢? 這年3月,王宗衍拜謁先帝的永陵,不用說,又是一次打著上墳的旗號進行的工費旅遊。王宗衍自制了一種“夾巾”,樣式為“裹尖巾,其狀如錐”,應該就是民間傳說中黑白無常所戴的那種帽子,早先犯人遊街示眾的時候也戴這種帽子。 王宗衍引領了時尚潮流,百姓紛紛跟風效仿。 隨後,王宗衍幸怡神亭,妃嬪全都頭戴金蓮花冠,身穿道士服,喝到半醉就把帽子摘掉,披頭散髮,遮住面額,又用朱粉塗面,謂之“醉妝”。 就在後唐大軍出動的9月,王宗衍與幕後大徐妃、姨娘小徐妃頗有興致地遊覽了青城山、丈人觀、上清宮,又到彭州陽平山、漢州三學山打卡。 在青城山,隨行妃嬪、宮女全都穿著雲霞衣,飄然望之若仙。王宗衍賞心悅目,靈感迸發,即興創作了一首《甘州曲》,描述其宛若仙女狀,並令宮女現場演奏歌唱,其曲調悲涼哀怨,聞者淚流滿面,其辭曰: “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 薄媚足精神,可惜淪落在風塵。” 王宗衍要表達的本意是形容宮女們就像厭倦天宮而降臨凡塵的仙女,結果兩個多月後,前蜀滅國,宮女們大多淪落到民間,人們這才想起這句“可惜淪落在風塵”,認為王宗衍是一語成讖。 在丈人觀,王宗衍一行人打卡了丹景山、金華宮、至德寺、上清宮。拜謁了先帝御容,祈福、寫詩,並將詩作刻於石上,因而得以流傳與後世。這些詩作前文已經有所展示。 至漢州陽平山、三學山,欣賞了風景絕倫的日落,又觀了聖燈,洗滌了心靈,淨化了精神,大徐妃賦詩云“頓覺超三界,渾疑症六通”,小徐妃賦詩云“磬敲金地響,僧唱梵天聲。若說無心法,此光如有情”。 迴歸途中,途徑天苴驛,大徐妃回味無窮,意猶未盡,又作詩云“所恨煙光看未足,卻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