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章 撲朔迷離的句號

【撲朔迷離的句號】 夏州之戰前後持續了不到四個月,便以後唐中央的敗退而草草收場。這場戰爭的傷亡損失和持續時間都算不上規模巨大,但它的影響卻是無比巨大的。 李彝超大大提高了拓跋李氏在党項諸部中的威望,鞏固了党項人在夏州地區的勢力,為日後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權奠定了基礎。關於李元昊建立西夏的故事,後文將會詳述。 夏州之戰的失敗對李嗣源的打擊是沉重的。 李嗣源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打造了“明宗盛世”,多次成功鎮壓了境內的反叛勢力,例如定州王都、汴州朱守殷等,在加強中央集權、削藩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延伸中央勢力的努力上卻屢屢碰壁。 三次對外(貌合神離,表面稱臣、實際割據)戰爭,荊南之戰、兩川之戰、夏州之戰,均以失敗告終。 特別是夏州之戰,李嗣源的擔憂是正確的。拓跋李氏就是跟契丹人眉來眼去,最後終於形成了鼎足之勢(遼、宋、西夏)。西夏在遼宋之間間於齊楚,遊刃有餘,兩頭賣好,成為大宋的勁敵,並一直成功存活到南宋時期,最終被蒙古騎兵滅掉。 李嗣源當然無法預見大宋的建立和統一,但他知道,盤踞在夏州的党項人一定會聯合契丹,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無論這個中原王朝是後唐,還是別的王朝。 李嗣源沒有機會了,他沒多少時間了。 李嗣源登基時已經60歲,沒錢沒糧沒兵,非常弱勢,所以他這個皇帝當的也比較憋屈,脾氣暴躁、性格剛烈的他,不得不成為好好先生,處處妥協讓步。 短短七年中,他在政治上遭受了連續重創,比如三次對外戰爭的失敗。 相比之下,不見刀槍的政治鬥爭更為殘酷,而他在其中更像是一隻失去動力的孤舟,眼見他沉浮,眼見他逐流,卻無法操控自己的命運。 他祭出了自己的良師益友、鐵哥們兒安重誨,而這也於事無補。安重誨的死只是大勢所趨的產物,卻不能改變趨勢。 手握重兵的藩鎮仍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後宮、宦官等勢力的崛起更是從內部威脅著皇權的統治,李嗣源感覺自己要重蹈李存勖的覆轍。 讓他更不敢相信的是,他的兒子李從榮,居然也巴不得他早日歸天,好繼承皇位。 如今,67歲的李嗣源百病纏身,身體每況愈下,隨時都有駕崩的危險。 李從榮終於等不及了,明宗版的“興教門之變”上演了。 李嗣源起事時,長子李從審被元行欽所殺,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次子李從榮將有望成為皇位繼承人。李嗣源也對李從榮寄予了厚望,登基後就委以重鎮,先鎮魏博、後鎮河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六軍諸衛事,還挑選了知名知識分子做他的幕僚。 然而李從榮這個人卻為人輕佻,他給自己打造了一副“頗喜儒”的人設,做出禮賢下士、尊禮儒生的樣子,每天都與詩人鬼混,還附庸風雅,經常吟詩作賦,據說他作詩千餘篇,整理成冊,名為《紫府集》,還驕傲地宣稱他的詩作天下第一。 但他的這番精心包裝卻適得其反,文武群臣對他嗤之以鼻,連李嗣源也親自點撥他,說你喜歡唸書,這很好,但你將來是要當皇上的,書中的道理會有專業人士幫你解讀,而且咱們是武將出身,寫出來的所謂的詩詞,水平其實是很低的,反倒被唸書人恥笑,先帝莊宗不就喜歡作詩嘛,你瞧他寫的,嘛玩意兒啊! 學渣就是學渣,裝什麼學霸呀,萬一哪天被問知網,不就翻車坑爹了嘛。李嗣源對兒子諄諄教導,然而李從榮卻聽不進去。 李從榮之所以要打造一副學霸、詩人的人設,不單單是附庸風雅的個人愛好,事實上,他甚至非常討厭儒生,他是一個性情殘暴的武夫。而他披上“文化人”的外衣,多半是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 按照封建禮法,嫡長子繼承製,李從榮是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人。但問題是,自唐末以來,沒有一個皇帝是按照這個制度產生的。李從榮也未必能順利襲位。 比如說,安重誨最想幫李嗣源除掉的,李嗣源養子李從珂。李從珂自幼追隨李嗣源,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立功無數,與李嗣源感情甚篤,年齡也比李從榮大。 安重誨生前多次提醒李嗣源,說李從珂將來一定會造你的反,安重誨臨死時,還發出“恨不為國家除潞王”的遺憾。 李從珂就是李從榮順利襲位的威脅之一。 李從榮的同母弟李從厚,長得最像李嗣源,因此深得李嗣源溺愛。而他也沉穩寡言,喜歡讀書,彬彬有禮,待人接物都很得體,深得群臣擁護,他的妻子是孔循之女(原本想娶安重誨之女)。因此李從厚在朝中也有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另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威脅,就是李嗣源最小的兒子李從益。李從益的具體年齡很難考證,但他此時一定不會超過7歲,因為他是在李嗣源登基稱帝之後才出生的。 小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李從益當然不知道什麼叫派系爭鬥、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