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5章 諸馬爭槽2

1,南漢率先發難,於公元936年4月,派軍進攻南楚治下的蒙州(今廣西蒙山縣)、桂州(今廣西桂林)。馬希範御駕親征,南漢軍隊撤退。馬希範親征還有另一個目的,稍後解釋。 2,939年8月,後蜀溪州刺史彭仕然勾結湖南境內的蠻夷一萬多人,進攻南楚治下的辰州、澧州,並上疏後蜀孟昶,請求派軍支援。 這次軍事行動是封疆大吏的個人行為,沒有獲得官方認可,孟昶予以了拒絕。原因不是想維持蜀楚關係,而是因為路途遙遠且道路崎嶇,即便攻佔,也難以進行有效控制,得不償失。 馬希範派大將劉勍、廖匡齊支援。最終廖匡齊戰死,彭仕然派兒子彭師暠向南楚投降。 請注意這位彭師暠,他與許德勳的兒子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彭師暠是作為人質羈押在潭州,但他日後卻是南楚為數不多的忠臣,他的忠義氣節打動了敵人。 此戰之後,馬希範上疏後晉,表奏彭仕然為溪州刺史、劉勍為錦州刺史。至此,西面的蠻夷各部落紛紛歸附於南楚。 馬希範“性剛愎,好以誇大為事”。 據說他曾得罪過桑維翰,據《三楚新錄》記載,桑維翰在未得志時,曾拜謁過馬希範,向他要錢。馬希範見桑維翰長得像怪胎,說話又荒唐,竟然當場笑翻(絕倒而笑之),然後像打發乞丐一樣,扔給他數百貫鉅款。桑維翰很傷自尊,沒有撿錢,甩袖子離去。 後來桑維翰成為後晉宰相,馬希範也成為南楚統治者。後晉封賞馬希範的時候,桑維翰竭力勸阻,“奏削去半仗”。 此事飽受質疑,宋朝的史學家就認為這是對桑維翰的故意抹黑。 馬希範雖然被削去了一半的儀仗,但在南楚境內,他仍然是閉門天子,儀仗制度皆按天子規格。 在戰勝溪州諸蠻後,馬希範宣稱自己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為此不惜耗費五千斤銅,仿照歷史上著名的“馬援銅柱”鑄造了一根高一丈二尺的銅柱,豎立在溪州。該銅柱被稱為“溪州銅柱”,於1961年3月4日被我國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於湖南省永順縣芙蓉鎮“王村湘西民俗風光館”。 馬希範大興土木,興建天策府,於府內修建一座“九龍殿”,用名貴的沉香木雕刻了八條長達百尺的龍,八條龍分別盤繞在八根柱子上,龍頭全都趨捧向中央,在正中間,就是馬希範的寶座,這就是“九龍殿”的真正含義,第九條龍就是馬希範本人。 每天登殿之前,先派人在龍的腹中焚香,煙氣從龍的嘴裡徐徐冒出,如同口吐煙氣,九龍殿宛若仙境。 史籍評論說“諸侯王之奢僭,未有如此之盛也。” 馬希範還下令鑄造了超大號的長槍巨矛,全用金片包裹,由身材魁梧的武士拿著,極具觀賞價值,但根本無法使用。 在馬希範毫無節制地鋪張浪費下,南楚也不出意外地面臨著財政赤字問題。而馬希範的解決方法也是老生常談:增加賦稅,賣官鬻爵。 馬希範規定除了原有的賦稅之外,大縣每年額外進貢稻米兩千斛,中縣一千斛,小縣七百斛,可以用棉布綢緞等折價進貢。 繁重的賦稅催生了流民的產生,農民們扶老攜幼,背井離鄉。曾經繁華的南楚,眨眼間流民遍地,一片蕭條。 對於境內的流民問題,馬希範的解決辦法令人驚掉下巴。馬希範表示:“人走了,土地還在;有土地在,還愁沒有收成?”於是,馬希範命令相關部門調查無主的田地,然後租給願意移民到這裡的農民耕種。 鐵打的土地,流水的農民。誰種都是種,哪兒的黃土不埋人呀。 南楚的流民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安居,土地倒是也沒有荒蕪,但人民大規模地、頻繁地遷移還是給生產勞作帶來了不良影響,使得南楚的經濟開始下滑。 馬希範鼓勵人民出錢買官。國君親自當主播帶貨,官職買賣經濟迅速在南楚興起,有錢的商人把官府門前圍得水洩不通,爭先買官。 “我看行!” 馬希範眼看賣官鬻爵的生意蒸蒸日上,靈光乍現,開啟了賣官鬻爵的升級進階版:地方官要想調回中央,必須行賄;犯罪分子也可透過花錢的方式免於刑罰,於是在南楚,法律成了窮人的專屬待遇,只有交不起錢的窮人才會接受法律的制裁,有錢人合理合法地逍遙法外。 同時,為了拓展敲詐勒索業務,馬希範設定“告密箱”,鼓勵人民互相檢舉揭發,哪怕是誣告、誣陷,只要有人被投訴,官府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開展業務了。有人因此慘遭滅族之禍。 飽暖思**。馬希範崇尚奢華腐朽的生活,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不可描述的墮落。 馬希範的妻子是彭玕之女彭氏。彭玕是洪州鍾傳麾下大將,鍾傳死後,兒子鍾匡時與鍾匡範內鬥,最終被淮南吞併,時任吉州刺史的彭玕不願臣服於淮南,於是投奔潭州馬殷,受到重用,馬殷為兒子馬希範迎娶了彭玕的女兒,透過政治聯姻鞏固政權。 彭氏的顏值不高,但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