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8章 平定三鎮

當趙思綰還是個少年的時候,曾經去退休的禁軍將領李肅家謀職,想在將軍府上謀一份奴僕的差事,混口飯吃。李肅將軍對他進行了面試,當場就得出一個結論,說這小子將來一定是個叛徒!理由是他“目亂而語誕”,大意是趙思綰眼神飄忽不定,言語荒誕。 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目為心之使。求職時,面試主要考察的不是專業技能,而是人品修為。看一個人講話時的眼神、表情,以及他講話的內容,就可以判斷出他的學識修養。 李肅在當年就斷言趙思綰日後必然是個大禍害,就像諸葛亮斷言魏延一定會叛變一樣。於是,李肅就打算把他拒之門外。 這位李肅是“治癒大師”張全義的女婿,他的妻子張氏勸道:“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既然你知道他是個貪鄙奸邪小人,就不要這樣無情無義。” “那依夫人之見,該做如何打算?” “拒是要拒的,但要多給他一些金銀綢緞,好言勸慰。” “有道理!” 於是,李肅就給了趙思綰一筆豐厚的鉅款,“抱歉,廟小容不下高僧,池淺藏不住蛟龍。請您另謀高就吧!” 當趙思綰佔據長安時,李肅就住在長安城。趙思綰屢次登門拜訪,向李肅叩頭行禮,感謝他當年對自己的恩情,對李肅畢恭畢敬,執禮甚恭。 李肅回頭跟妻子張氏說:“這小子三番五次地前來拜見,甚是恭敬,我看他是打算請我出山做官,當他的政治花瓶。我寧可去死,也絕不與叛賊同流合汙!”說完,就要懸樑自盡。 張氏趕緊抱住他,“與其自殺,還不如勸他迴歸中央,既能救自己一命,也能救他一命,也為國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何樂而不為?” “有道理!”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賢惠的女人。 李肅找到趙思綰的幕僚陳讓能,二人一拍即合,陳讓能也一直想勸趙思綰迴歸中央。 陷入困境的趙思綰如一隻迷途的羔羊,又想叛逃後蜀、又想負隅頑抗再觀望觀望、又想投降朝廷…… 他正想求恩公李肅給指條明路,李肅與陳讓能就如天使一般,出現在他人生之路的十字路口上,陳讓能為他分析利弊: “您與後漢本無深仇大恨,不過是因為您是趙匡讚的部下,而趙匡贊和他父親趙延壽都受了契丹人的偽命而已,這是趙氏父子跟朝廷的事,跟您有啥關係?您當初只不過是懼怕受到牽連罷了。 現在朝廷三個戰場同時開花,壓力山大,如果您在這個時候幡然悔悟,表示歸順,那麼朝廷一定不會虧待您,倘若執迷不悟,恐怕只有等死的份兒了。” 趙思綰聽得是頻頻點頭,認為很有道理。 這時候,圍城部隊也知道了趙思綰的軍隊糧食斷絕,靠吃人度日的窘境。主將郭從義也派來使節,遊說趙思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趙思綰終於答應了投降,派使節去汴州覲見劉承佑,表示自己願意投降歸順。 和平解放長安,善莫大焉!劉承佑非常高興,當即任命趙思綰為華州鎮國軍留後,任命其部將常彥卿為虢州刺史,並且特別恩准他們不必先來汴州謝恩,直接去赴任就行。 讓叛將移鎮,離開革命根據地長安,同時分化其嫡系勢力,這是受降的一般操作。讓他們直接赴任,不必來京師,也是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表明朝廷信任他們,沒打算用鴻門宴解決問題。 這個條件比較符合趙思綰的預期。 雙方自5月開始談條件,直到7月3日,趙思綰正式解除了武裝,出長安城,跪接劉承佑的赦免詔書。 郭從義接管了長安城南門,把趙思綰送回城裡,讓他收拾鋪蓋卷,體面地滾蛋。 趙思綰提出要歸還他的貼身警備部隊(牙兵),郭從義答應了; 趙思綰提出要歸還牙兵們的武器鎧甲,郭從義又答應了; 趙思綰提出要晚幾天走,因為還有好多瑣碎的事要安排,郭從義還是答應了…… 就這樣,郭從義答應了趙思綰提出的一系列違反原則的非分要求,只為向他表明朝廷的誠意。 而趙思綰在忙什麼事呢?賊不走空,既然要走了,他就要把能帶走的全帶走,他公開縱兵劫掠,大肆洗劫長安城百姓,要榨乾長安人民最後一滴油。就因為忙著洗劫百姓,出發的日期竟然被一連改了三次,還是拖延著不肯走。 7月9日,趙思綰手下一個名叫曹彥進的秘密向郭從義報告,說趙思綰打算在7月11日半夜,率領五百嫡系部屬連夜逃往後蜀。 次日清晨,郭從義再次催促趙思綰上路。趙思綰回答說要等到今天半夜再走。果然與曹彥進說的時間節點相同。 在此之前,郭從義已經向總司令郭威彙報了長安的接收過程,特別是強調了趙思綰的猶豫推諉,並向郭威請示,如果他堅持不上路,我們是不是可以幫他上路。 郭威回覆,讓他便宜行事。根據實際情況,看著辦吧,靈活掌握。 於是,郭從義跟監軍王峻率部進入城內,先控制各個城門,再在總部大樓裡擺下宴席,說是為趙思綰餞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