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7章 群小群像

放出後贊同志的史籍原文,自行體會後贊同志傳奇而又不可描述、驚世駭俗而又喜聞樂見的三俗家庭概況: “贊母本倡家也,與父同郡,往來其家,生贊。……贊既長,疑其所生。” 後讚的母親是從事特殊工作的女性,後讚的父親後老司機,經常照顧她的生意,一來二去,就生下了後贊。等他長大了,不知是長相上存在巨大差距、還是後老爺子的職業歧視,他越看這小子越不像自己親生的。 長大後的後贊謀職餬口,在劉知遠處謀得一份差事,幫劉知遠養馬,而劉知遠稱帝后,他也隨之一步登天,成了大漢帝國的“飛龍使”,負責皇家御馬的養殖管理工作,總之,還是跟****有著不解之緣,逃不出被騎的家族命運。 養馬也好,養豬種花也罷,總之是帶“使”的,是國家正式公務員,工作地點還是在皇宮裡。他的父親聽說後,一口咬定這孩子就是自己親生的,便要來京城投奔他。 顯然,父子倆一直以來,關係都不太融洽,聽說老頭子要來當“啃兒族”,後贊急忙寫信,扯了一大堆理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之一句話:您別來! 老爺子才不管這套呢,“父自郡至京師,直抵其第”,畢竟是老司機,縱使初來乍到,也能駕輕就熟,直接住進後贊家中。小崽子,你媽當年訛上我了,我現在也訛上你了,咱爺倆算是扯平了。 於是後贊“不得已而奉之”。 這位擁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弼馬溫,同樣也是“久次未遷”,“頗懷怨望”,非常仇視楊邠、史弘肇等掌握大權的“元老幫”。 郭允明,河東太原人,出身窮苦,很小的時候被賣到河東制置使範徽柔的家中,當奴僕。後來,範大老爺獲罪被殺,郭允明失去了依靠,孤苦伶仃,成為太原街頭的小乞丐。正在這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劉知遠,劉知遠看他可憐但聰明機靈,於是就將他收留。 郭允明自幼便給人當奴僕,練就善於察言觀色的火眼金睛,而且是在省委副書記家中當奴僕,對官場中的迎來送往更加精通,所以非常討劉知遠的歡心,等劉知遠坐鎮河東時,就對他予以提拔,稱帝后,又提拔他當“翰林茶酒使兼鞍轡庫使”,望文生義,他主要負責皇宮裡的茶酒飲料以及馬鞍、轡頭等物品的倉庫管理工作,總之,就是跟公務接待有關,也算是人盡其才、專人專用了。 郭允明處事圓滑、八面玲瓏,他偷偷結交大官。當時的相州節度使是郭瑾,老家也是河東太原,郭允明便與人家攀同宗,還利用職務之便,監守自盜,偷出御酒,孝敬給郭瑾。因此頗得郭瑾的感激。 關於這位郭允明,後面還將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後文詳敘。 以上這幾人就是以劉承佑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了,他們要對楊邠、史弘肇等人發起挑戰,重新分配後漢帝國的權力蛋糕。 劉承佑需要快速適應他的新角色,楊邠、史弘肇等開國功臣們也需要快速適應自己的新角色。 事實上,“元老幫”內部也存在諸多問題,絕非鐵板一塊,例如楊邠、史弘肇等武將非常瞧不起蘇逢吉、蘇禹珪這樣的文官,將相矛盾已經上升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有意思的是,就連管財政的“三司使”王章,也瞧不起蘇逢吉、蘇禹珪等文官。 在這些創業元老中,拿槍桿子的和拿錢袋子的,聯合起來擠兌拿筆桿子的。 文武不睦,將相生隙,使得後漢集團的頂樑柱千瘡百孔、弱不禁風,這是後漢政權迅速走上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治基石問題是劉知遠留給劉承佑的內部毒瘤,西部的叛亂則是外部潰瘍。 長安趙匡贊、鳳翔侯益相繼投降後蜀,併為後蜀做帶路黨,喊出“東出潼關,平定中原”的口號,這是後漢政權的心腹大患。 但是二人的立場並不堅定,在後漢與後蜀之間遊移不定。 趙匡讚的首席幕僚李恕,曾經是他父親趙延壽的幕僚,趙延壽派他輔佐趙匡贊。當趙匡贊計劃投奔後蜀時,李恕就堅決反對,說:“令尊大人屈尊侍奉北方蠻夷,豈是心甘情願?後漢政權新成立,正在給天下人作秀表姿態,一定會拿你當典型,厚加撫慰的。古人云‘蹄涔不容尺鯉’,意思是馬蹄大小的水坑裡是養不活大魚的,您在後蜀肯定施展不開才華,早晚會後悔的!” 趙匡贊思前想後,也覺得自己不該絕中原而附蠻夷,於是就派李恕攜帶悔過奏章,前往汴州呈遞,還表示自己要親赴汴州負荊請罪。 劉知遠接見了李恕,問他趙匡贊為什麼會突然投奔後蜀。 李恕答:“趙匡贊自認為接受了蠻虜(契丹)的任命,是‘偽節度使’,而他父親又在蠻虜擔任高官,因此怕被陛下怪罪,所以尋求後蜀的政治庇護,只求暫逃一死罷了。我相信陛下一定會理解他、諒解他的,所以勸他知錯就改、迷途知返。他這才派我來哀求陛下的寬恕。” 劉知遠頻頻點頭,當即表態:“趙氏父子本來就是我們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