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王勃的《滕王閣序》描寫的正是南昌,大宋這時候叫洪州。
三江是指長江流過彭蠡(今鄱陽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稱“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區域的湖泊。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間。
三江五湖道盡了洪州地理位置之緊要。
張過自扯旗造反以來,第一步就是進攻洪州。一萬天師軍在大宋的腹地,根本就是無可抵禦的一股力量,洪州被圍沒多久,就城破了。
自知州以下,洪州官吏大部分投降了天師軍,少部分戰死。
拿下洪州,天下局勢驟變。
洪州在長江的中游,是大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
所謂控蠻荊而引甌越,按後世的地理來說,就是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都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
而且順江而下,就是江南膏腴之地。
這個地方一丟,頓時震動朝野。趙佶再也無法忍受,一天三道旨意催促折家軍速速趕路,同時命韓世忠集結軍隊,立刻剿匪。
這時候趙佶的心態極為緊張。張過的起事好比當年的方臘,那時候是童貫帶大軍去剿滅的。現在再讓童貫去剿匪,實在是軍力疲乏,剛打完幽州,不管打贏沒打贏,可是的確是打過一場。
這一場打完,軍隊也累,而且趙佶錢包還空了,他沒錢再出動大軍了。
軍隊是沒錢不動手的,趙佶就算是皇上也沒用,錢比聖旨好使。
他如今手裡這點錢,頂多是給韓世忠湊一兩萬人,再多,沒了。
可是不花錢真不行,天師道佔據洪州,這可不像方臘在青溪縣那麼簡單。洪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而那裡的經濟情況也遠不是青溪縣能比的。
古時候的一個城池可以看作一個物資集結點。青溪縣能有什麼?一個小縣城,物資匱乏,而且在山溝裡出入不便。
洪州就不同了,這座千古名城是江西第一大城,後世是江西的省會,可見他的地位和富庶。
洪州坐落在贛江上,贛江水聯絡著鄱陽湖——本時空叫彭蠡湖(為了方便作者就稱為鄱陽湖),進而連到長江。一旦長江沿岸各個城市被天師軍拿下,那麼大宋就事實上被分成了兩塊——北宋和南宋。這樣都不用等靖康恥,現在直接就分裂了。
而且江南在長江之南,膏腴之地等於歸了張過,如果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開封的糧食都成問題——江南糧倉沒了。
這讓趙佶如何不著急上火。他一天幾道聖旨的催促折家軍速速行軍,儘快奪回洪州,剿滅天師軍。
當然,如果折家軍死完了,他也很高興。
這時候又沒有高鐵和飛機,就是趙佶再著急,折家軍也不能飛,還得安步當車的前進。
在東勝州的會議上秦牧做出了決議,發兵去打天師軍。
這不是為了趙佶,不是為了大宋,也不是唱高調為了大宋的百姓免受刀兵之苦,而是秦牧秉承了一貫的理念,危機危機,危險中蘊藏著機會。
如果任由張過發展起來,那麼以張過的精明,他一定會做得比趙佶強得多。
到時候憑空多了一個強敵,實在不是好事。與其如此,不如把天師軍消滅在萌芽。
其次長江水道也在秦牧的整體規劃之內,公孫勝還去兩湖給他找桐油呢。即便沒有這個原因,這條黃金水道也不能任由張過霸佔。要霸佔,也得是近衛團來霸佔。
所以必須出兵。
不過出兵是出兵,秦牧卻沒有第一時間跟著大部隊行動。
這次折家軍還是三千人,以折可存領軍,同時近衛團的一連留下一個排守護地方,剩下兩個排跟隨行動。
折家軍依然是走的老路,先到汴梁,然後經過微山湖時候,近衛團二連的兩個排會和大部隊會合,這樣折可存就有底氣了。
近衛團四個齊裝滿員的排,再加上炮連,天下間根本就無人可以抵擋。
秦牧會在大部隊到達微山湖的時候再飛回來和折可存匯合。
在這之前,秦牧要全力以赴把小水泥廠搞出來。沒有這個,沒法造水庫。
小水泥廠的計劃秦牧早就有。他也請江廠長給他設計了全新的機械裝置。
因為櫃子的空間限制,導致秦牧拉回來的所有機床尺寸都不太大。每一臺機床都是在江廠長的建議下挑選的。
當秦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