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家軍是當世雄師,威震天下。
自種師衡建立種家軍以來,到种師道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了。
如今的的种師道,年過七十,本應該在家裡頤養天年,可是這次出兵伐遼,他不得不再次出山。
因為種家在這一代上,出現了人才斷檔。
种師道有兩個兒子,可是都早早的故去。兩個孫子,一個早夭,剩下一個,種彥崇,才二十出頭,還不能挑大樑。
按道理說,在這個時空,二十多歲的男人,尤其是種家男人,早應該獨當一面了。
歷代種家男兒,哪個不是早早就挑起家族重擔,上馬殺敵保家衛國呢。
種世衡的第八子種誼,弱冠之年,就獨自率種家軍一部,自蘭州渡河抗擊西夏,斬首幾百,自己卻毫髮無損。
那是種彥崇的叔祖,當時年紀比種彥崇還小好幾歲。
可是時過境遷,那時候種家人才濟濟,根本不會為了後代擔心。現在,种師道這一房,就剩下爺孫倆人。
一個种師道,一個種彥崇。雖然還有許多其他的種家子弟,但那都不是長房這一支的了——本時空非常看重長子長孫這一脈。
只有長房,才是嫡傳。
這種情況下,种師道怎麼捨得讓孫子去冒險。所以種彥崇一直沒機會獨自領軍。
而且這一代不止他這一房如此,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也是如此。
种師中的兒子也都故去,只剩下孫子輩,也就是種申和他哥哥倆人。
種申還不走家族的老路,一直學文,如今在京城做祠部郎。
這樣情況下,只能种師道出山了。
种師中要留著守護老窩。
不過“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种師道卻沒半點英雄氣短的心態。
種家軍,就是為了戰爭而生。
他是老了,不過下面還有孫子。這次种師道帶著種彥崇一起上陣,就是要親手把孫子歷練出來,好讓種家軍在孫子手裡繼續發展壯大。
這一戰,有勝無敗!
他帶來了七千人馬,對外號稱兩萬。
這不只是為了嚇唬人,而是事關利益。
種家軍打仗,朝廷是要給錢的。沒錢,憑什麼白給你趙家人賣命?
保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可是朝廷空口白牙的就讓軍人去拼命,那是萬萬不行的。
趙佶不願意打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不願意花錢。一打仗就花錢,一打仗就花錢,錢從哪裡來?
那還不得印鈔票嗎。
如果只是印刷點紙就能打發了各路人馬,趙佶到也不怕。反正紙也不值錢,隨便印就好。
可是他不傻,人家也不傻。你要我們賣命,可是不拿出真金白銀,隨便印點紙就想糊弄過去,這是騙傻子嗎?
各路人馬也不要這些廢紙。
於是趙佶只好拿出一些真金白銀,和廢紙搭配著發軍餉。
既然你糊弄,那麼各路人馬也就開始糊弄。
比如種家軍,出動七千人馬,報上去的卻是兩萬。种師道不這樣做也不行。如果實打實的報上去,他頂多拿到三千人的軍餉,剩下四千人,全只能拿廢紙。
种師道怎麼會做這樣賠本的買賣。
他號稱帶了兩萬人,就這樣才勉強拿到七千人的真金白銀。
種家軍如此,別的人馬也不會有意外。
折家軍就號稱帶了一萬——吳階比种師道還敢吹。
他怕什麼,反正一無所有,能坑點就坑點。
種家軍不過就一比三的吹,他一比五的吹。而且他的兩千人還不同於种師道的七千人。
至少种師道的七千人是真能打的精兵。吳階這兩千人,他就沒準備帶上戰場。純粹是用來當強盜的。
童貫知道不知道這些?肯定知道
別看童貫是個太監,但是這個太監,可和後世大明的大太監魏忠賢不同。
魏忠賢號稱九千歲,一直禍亂宮廷,但是他不帶兵。
童貫這個太監,基本上一輩子都在軍旅中。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等著打仗。
對於軍中的貓膩,他非常明白。可是明白又如何?他無法改變這個現狀。
既然官家不肯拿出真金白銀,只肯發紙錢,那麼憑什麼讓軍隊就老實的認賬呢?
誰的命不是命?都出來賣命了,不給點錢,換你你能幹?
這件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