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人全該死!阿骨打是畜生!金兀朮是王八!
趙佶惱怒異常。怎麼做生意這麼不講誠信呢?
童叟無欺,懂不懂?這才是做生意的態度!
金國人可到好,坐地起價。這樣做生意,簡直不是人呀!
五十萬一下子翻了十倍,到了五百萬。
這簡直就是搶劫呀!即使以趙佶的富有,讓他一下子掏出五百萬貫也要掂量掂量。何況現在他正處在沒錢的狀態。
不論自己的錢還是朝廷的錢,都沒多少了。
現在都淪落到去質庫借錢了,這怎麼能不讓趙佶暴跳如雷。
借五十萬還好,借五百萬,對趙佶來說也是巨大的壓力。因為質庫可不是老百姓那麼好欺負,向家不要紙鈔,他不能拿一堆紙去糊弄人家。
而且還有九出十三歸的利息,還是月息!
趙佶稍微一算就明白了。不說絹,只說錢。
金國要五百萬,那麼趙佶必須向質庫借六百萬出來。如果只借五百萬,他能拿到手的只有四百五十萬,怎麼夠買幽州?
所以必須借六百萬。這樣到手五百四十萬,才能滿足金國人的胃口。
可是下個月呢?他要還七百八十萬。再下個月呢?足足一千萬的還款壓力呀!
趙佶都不敢想第三個月要還多少。他怕自己再算下去,忍不住就動了派兵抄了向家的念頭。
你向家比朕這個皇帝都能搶錢,這還有天理嗎,這還有王法嗎,乾脆我搶了你算了。
只是他清楚,派兵抄家是萬萬不能的。“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一句話就堵住了他行動的可能。
向家守著規矩,並沒有想造反,趙佶不能平白無故的搶人家。
可是不搶,怎麼還錢呢?難道真的把微山湖礦產抵出去?
現在向家已經把錢和絹籌集齊了,正運到前線,交給童貫,準備拿來買幽州。
這個借款已然生效,幽州,可以說九成九能買回來了。這本應讓趙佶非常興奮。
燕雲十六州,是老趙家念念不忘的一件事。
太祖太宗都沒有拿回來,可是他趙佶做到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比祖宗還能幹!
別管怎麼拿回來的,只要拿回來,就是功績,日後去了地下,見到祖宗,可以自豪的說:“朕比你們更牛一些!”
可是興奮之後,巨大的債務壓力就籠罩在趙佶身上。錢,必須還呀。
怎麼籌集這幾百萬貫?搶錢?不行,他總比李邦彥要臉面。怎麼說他也是皇帝。
而且李邦彥搶的是土地,土地如果不轉賣,也不能立刻變成錢。
趙佶現在急需的是錢,不是地。
搶士大夫?不行。那就只能搶百姓了。不是明搶,是暗搶。就是提高商稅。
大宋是個商業非常發達的社會。據歷史記載,宋朝的商業稅站到全國稅收比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作為對比,大明的商業稅,只佔全國稅收的百分之十以下。由此可見大宋商業之發達。
錢,就從這裡出。可是趙佶知道,即使提高了稅收,從目前的“行稅”——就是流動買賣的稅,百錢取二,“住稅”——就是開店做買賣,百錢取三,提高到百錢取五,那也不能馬上籌集到幾百萬。
這需要一定時間,而且有巨大的壓力。百姓,縱然是軟柿子,可是架不住柿子太多呀!
江南方臘給趙佶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壓榨也要適可而止,否則人家一造反,自己派兵鎮壓,那也得掏錢!
不過這件事情,趙佶不準備自己發愁了。否則還要王黼幹嘛用?他是宰相,管這些的。
收稅的事,歸他。
提高稅收,讓王黼去做。但是借錢是趙佶出面的,還錢也得是他。而這個錢要的如此急,趙佶必須想新的辦法。
他一下子想到了向家要的抵押品。
微山湖那個地方的礦,是自己的。那個礦是石炭,不能立刻變成錢,可是還有一塊,是可以馬上變成錢的。
這就是利國監。利國監是鐵礦,而錢,本身就是鐵。
大宋的貨幣種類繁多。有銅錢,有鐵錢,有金銀——這也是流通貨幣,只不過是大額的,很少在市井巷陌使用。
既然向家要錢,而錢就是鐵變得,那麼讓利國監十倍百倍的生產鐵出來,然後鑄造成錢不就完了嗎。
這簡直是太聰明的想法了。趙佶立刻為自己的頭腦大大的佩服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