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八章 國策變動

瓜分完近千邊騎,四人頭一次沒有聚在一起,而是熟悉邊騎的人手。

十個百戶所,袁凌鳯“分”到了三個。三個百戶分別是周昌,吳越,秦長武。

都是家中的次子或者庶子,其父都是禁軍的各衛堂官,他們不能世襲其父的官職,但是其父輩給他們的出路早已經找好了,以後成虎還是成犬,機會已經給到他們了,家中嫡長子才是重點培養的,他們現在這個位置已經是父輩做到的極限了。

這三個人年紀輕輕,僅靠父輩的一點點幫助就能到百戶這個位置,雖說都是軍中莽漢,但是沒點真本事,誰能做到大明軍隊的百戶。

這三人以後就是袁凌鳯的主要班底了,至於三人手下的六個總旗,三十個小旗,袁凌鳯雖然沒有一一見過,但是能有邊騎之名,就不可小看。

這段時間在路上袁凌鳯聽到了一個訊息,勳貴戍邊後的一個月,崇禎帝下了一道聖旨,國內安穩,各地衛所健全,匪患已經不足為患,撤銷鄉兵的名號,以後不得以養鄉兵為由免稅,但是可以留下自願護衛各族宗祠的族兵,以示皇恩。

隨著這道旨意,下來的還有三百多道聖旨,是給以前的各大族的。就是關中袁氏都有一道,這也是大明第一次正式解決各大族不交稅的隱患,特別是南方文閥勢力下的眾多商會。

按照地域,血脈傳承,人數,等眾多標準,一共承認的宗族只有三百多個。

袁凌鳯在路過蘭——州城的時候就聽到了有人在談論崇禎帝此舉不亞於唐時太宗修篆氏族志。

一道旨意解決了大明的隱患之一,其實影響最大的還是勢力極大的文人家族,很多大族因此分崩離析,崇禎帝一句各姓正統就從內部擊潰了以前團結的江南眾多文閥。等這些人討論出來誰為主後,就乖乖繳稅吧。對於北方來說變動很小,因為北方很多宗族產出多用來養兵衛邊,很多家族都變成了百戶所,千戶所,這是好事,當然多了這麼多軍隊,之前的衛所,也在這一次變動中有所改變,除了各都司大營沒有變,衛所中之前戰力低下的千戶所百戶所,由軍戶改為民戶,歸於地方州府管轄。至於編制由新封的替代。

袁凌鳯這次要在京都錦衣衛當差,除了隨行的十個嶺衛,其他的嶺衛要回北崖千戶所,袁凌鳯在崇禎帝下旨建北崖千戶所的時候,就失去了對三百嶺衛的實際指揮權。

當然剝奪嶺衛的交換就是給他袁凌鳯的恩賜。嶺衛有一份軍餉可以拿,以後也能給家中省下一筆支出,關中袁家缺錢,而且是很缺錢。

從另一面看待這個問題,這是崇禎帝的一次警告,不僅僅是給袁氏的,也是給天下各族的,每一地方大族要是都有幾百上千私兵,大明百家大姓,之前養兵衛國,確實替朝廷省下了不少錢。

但是江南很多商會依附在這些本地家族,他們不用繳稅了,嚴重影響了大明國體的“健康”。商戶繳稅這才是這次崇禎帝真正的目的,不交稅,那就去打仗,不打仗那麼就不要養這麼多兵,不要以養兵衛國的藉口不交稅了。

使這次國朝下定決心治理南方決心也有這一次戍邊的緣故,這一次僅僅只有不到五萬的私兵戍邊。北方家族除了已經泯然眾人的幾家外,其他各姓各宗都派出了家中子弟參戰,唯有佔了一大半大族大宗的南方,僅僅只有不到萬人戍邊,違背了家族養兵的初衷。

至於與國同休的公侯伯府,這些勳貴早已經和本姓劃清了界限,當成為世襲貴族的時候,說好聽點就是“分宗”。難聽點就是“分家”。

當然了,是兵,是軍隊,就要防止這些不受控制的軍隊作亂。大明分封二十七座王府就是為了壓制這些不受控制的家族私兵軍隊。

說是鄉兵,實則都是按照軍隊培養的,不說別的,西川王氏就近兩千人,這還沒有算上備選子弟。蜀王府就是壓制西川諸家的。

這一次徹底廢除了養兵衛國,鄉兵免稅的國策後,以後各族估計能留不到百人的私兵就已經是很勉強的了。

多餘的估計就要解散,不然真心養不起啊,北方眾多編入衛所裡面的家族還算好的,這樣來說,至少崇禎帝對袁凌鳯還是很好的,北崖千戶所,制所就在北崖堡,編制上千人,嶺衛三百多人不加入,還能有一千多袁氏之人可以領一份軍餉,以後袁氏就不用像這三年一樣省吃儉用了,不說富足,溫飽就不用擔心了,已經是極大的聖恩了。雖然說要交稅,但是以後少了千人的花費,即使繳稅後,也能養活剩下的人,這也是崇禎帝對於這些忠於社稷的家族的優待。

不得不說這道聖旨對於大明朝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