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關中將門七家整編的騎軍,雄聚北崖,因為兵戈甲冑已然完備。
出乎袁凌鳯的意料之外,本來袁凌鳯還以為關中將門七家之人拿不出三千重騎,五千輕騎的人馬,但是這些累世大族教會了袁凌鳯一個道理,就是隱藏,北崖堡雖然禁止外人出入,但是實際上北崖堡的現狀,只要是訊息靈通之人,便可以猜的一清二楚。
七個將門似乎是撇開袁凌鳯約定好了的,每家出四千重騎,六千輕騎,不得已,袁凌鳯也值得從族中抽調兵馬,補足了一萬人,這樣關中八家將門各出一萬騎軍,組成了一支三萬重騎,五萬鐵騎的騎軍。
到了十一月初,王府親衛兩萬騎悉數到達,北崖堡這座小堡容納不下這麼些人馬,只得將秦嶺山腳下的大營,一再擴大。
到了月底,南崖工城已經不再生產兵器甲冑了,轉而生產弓弩箭矢。
僅僅是統一全軍的裝具,就耗銀百萬兩之多,要知道這還是關中將門所控制的鐵礦煤礦,不記價格白送而來的,因為關中將門知道,這些投入,都投給了自家的子弟身上,所以也沒有成本一說,袁凌鳯只需要支付工費運費,而這些就花費了百萬餘兩白銀,朝廷給了三百萬兩軍費,這就耗去了三分之一。
之後還要生產弓弩,這才是要花錢的地方,陝西都司武庫支援了兩萬把強弓,但是弩卻沒有一具。
不過正好南崖工城不善制弓,但是行制統一的弩卻是可以大量生產的,鋼坊中上等的鋼材,除了製作兵器外,剩下的都是為了製作剛弩,為此,袁凌鳯連同其餘七家家主一齊去了長安府一趟,用三十萬兩白銀換得十萬條弩弦。
除了這些,袁凌鳯讓雜軍上山砍掉了秦嶺十餘座山頭,為的是製作馬車的木料,到了這個時候,草原上的林丹汗慌了神,畢竟連他也沒有想到,在關中,大明竟然不聲不響的拉出來十幾萬精兵,僅僅是化作商隊的探子所說的那樣,十萬騎兵,就不是他所能抵抗的。
不為別的,以往都是蒙古騎兵南下,大明殊死抵抗,現在掉一個頭,大明騎兵北上,草原既無長城邊堡,亦無雄城巨塞。如何防得住十萬騎兵北上。
而袁凌鳯讓南崖工城,製作騎弩,花重金從關中各地收集牛筋牛角,十萬鋼製小型騎弩,配給騎軍,使得主要作戰的十萬騎兵,每人兩杆長兵,兩柄戰刀,一副一正作為替換,現在又在每人從家中自帶強弓的基礎上新增一副鋼製小型騎弩。
京都,南崖兩地出產的鋼甲鐵胄,將十萬騎兵從頭到腳包的嚴嚴實實。
對於已經有六萬人的雜軍,袁凌鳯也沒有說不管,騎兵們換下來的甲冑兵器都給了雜兵,六萬雜兵竟然也組成了一支兩萬人的騎軍。
雖說談不上精銳,但是每個人一層皮甲打底,外加一層王府親衛換下來的鐵甲,在大明軍中已經是強軍所能獲得的待遇了,在其他明軍中,也只有剛剛完成換裝的京軍比他們更好一點。
配有雙馬,四輪寬軸的馬車,依照統一形制製成,前面是兩匹怒馬,之後是馬伕,最後是兩米寬,四米長的車身,每輛馬車可負重兩千五百斤,貨運的馬車每輛配有三人,三人輪流御車,這些人不用作戰,但是以防萬一,還是給這些馬伕配有皮甲兵器,反正有那麼多換下來的武器甲冑,等著雜軍中的騎兵挑選完後,還剩下五六萬套,正好給了這些馬伕。為了運送十六萬人馬的人吃馬嚼,僅僅是用做運送輜重的馬車就超過了五千輛,這也是袁凌鳯命人砍光了秦嶺十幾座山頭的原因,雖然會有山峰崩塌的可能,大不了將這一片封山就可,也不會有人來指責袁凌鳯,大軍寄養乃是重中之重,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人敢含糊。
至於剩下的兩萬五千人,袁凌鳯讓王二娃親自督導南崖工城,在四輪馬車的基礎上,新增各種形制的鋼弩,王二娃不愧是西川王家嫡子的老師,僅僅是馬車上的弩具就被他玩出了花樣。
無意間,這種武裝起來的馬車竟成了戰場上殺人的利器,按著車廂大小進行調整的四種鋼弩,最終取得了一個標準。
可以立發百枝弩箭的弩箱,還有取自鎮武衛曾用過的破軍弩,破城弩也被他裝在了馬車上,不過最讓袁凌鳯滿意的是隻比普通弩箭長一寸,卻可以連續發射的連弩,佔地不過兩米長,一米寬,將連弩放下馬車車廂最後面,留一米給操持連弩的雜兵,另外兩米放置弩箭。
於是秦嶺又遭殃了,一顆顆幾十年,上百年的巨木順著山中河流,順流而下,到達南崖工城旁的水壩,此處水流平緩,當時建造之時袁凌鳯便考慮到從秦嶺山中獲取材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