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損三成則潰,戰損五成再潰的就是強軍,守城之軍,戰損六成則潰就已經極為少見的,除非明知投降也是死,而且逃也逃不掉,才會死戰。這也正是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的真正原因。
所以現在做為守軍的大明軍隊,三萬兩千人,去掉傷亡的近萬人已經戰損三成多,在大明軍隊中,正軍可以做到戰損六成則潰,但現在長城上現在只有渤海所,延慶衛前軍所和西鎮武司護旗所三千多人,密雲懷柔方向支援來的兩千人,加起來只有五千多正軍,剩下的兩萬七千人,要麼是輔兵,要麼是軍戶,所以孫寧下了死命令,不許任何人打探傷亡情況,就是為了穩定軍心,現在手上四千正軍就是孫寧最大的籌碼。
只要手上的正軍不潰,那麼長城還有一守之力。
汗帳中的林丹汗再和眾位固山萬戶們商議明天的進攻序列,長城上的孫寧,白復,渤海所千戶,密雲懷柔來的兩位千戶,以及統領軍戶臨時擔任千戶職位的暫千戶們也在商議如何在兵力緊缺的情況下守住長城。
長城外林丹汗和他的屬下一籌莫展,這樣的戰局只有加大攻擊的強度才能取勝。而長城上的大明將軍們除了白復所說的明日西鎮武司兩千戰兵和將作三百人會趕來支援這一個好訊息外,剩下的都是長城防線各段缺兵少卒的壞訊息。
雙方都在等待對方先撐不下去,雖然察哈爾佔到了先機,看似手握極大優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的天平逐漸向著大明的一方傾斜。
商議完明日出站的序列,林丹汗揮退了眾人,自己一個人揉著剛才被一眾固山萬戶吵得頭痛的腦袋。
而這時候的大明軍隊還在不停的做著準備,滾木擂石火油箭矢,老弱軍戶用著瘦弱的身軀一點點的送上長城,為明天的大戰做好準備。
白復也在做最後的準備,明日是一場惡戰,長城上下的人都明白,孫寧分給了白復一個艱鉅的任務,護旗千戶所一分為十,以百戶所為一股,百里防線,十里一所,流動支援防線薄弱之處。
孫寧手上剩下的三千正軍,以千戶所為單位,守衛今天防線上戰況最激烈的地方,至於一萬七千人的軍戶,除了七千人分為七部,十里千人,死守自己的防線,至於薄弱處,剩下的一萬人隨時準備上長城,到時候一切以狼煙為準,每一位暫千戶到時候也是同樣的十里千人,將所有的兵力分散在百里防線上也是孫寧的無奈之舉,因為他不知道明天長城下哪位征服草原各部的林丹汗會從哪一處進攻。
支援孫寧這個策略的底氣就是大明軍戶普遍會騎馬,談不上馬上作戰,只要長城後面的這一萬人可以機動起來,加上城牆上流動的護旗千戶所,一靜兩動的佈置方式可以發揮出大明所有軍隊的力量。
“希望西鎮武司說話算話,再來兩千正軍,我才有底氣守住長城。”一天一夜沒有閤眼的孫寧在佈置完所有的安排後,是勝是敗在此一舉了。
這個時候孫寧反而有些如釋重負,自己三代人世受皇恩,做了三代人做了三任指揮使,自己已經四十多歲了,哪怕明日戰死,也無憾了,將門就是這個命,孫寧從懷中拿起老妻從寺廟中給自己求的平安符。
婦人們不懂什麼是軍人,戰場上神鬼不忌,神擋殺神,鬼阻滅鬼,指望佛祖還不如指望自己手中的刀夠利,身上的甲夠厚好一些。
不過二十多年的夫妻了,這些孫寧並不想去點破,至少老妻可以有一點依託。
生死在天,富貴在命,佔著了富貴就不要再奢求生死了。
不僅僅是孫寧這會兒在胡思亂想,大明在這裡的軍隊和老弱軍戶幾乎每一個人在做完自己的事情之後,腦袋裡都是思緒萬千,心裡都是愁思。
明日也許就要天人兩隔了,誰不怕死,誰都想活,可是戰爭就是你死我活,拿軍餉,吃兵糧,身為軍人,當亡於戰場。
戰場才是他們的歸宿,身後是幾百萬的百姓,肩上是大明邊軍打下的赫赫榮耀,誰敢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