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處,白復知道這就是東廠暗衛,黑色飛魚服只有他們才有資格穿,水為黑,黑色飛魚服的寓意也是這樣,東廠暗衛的存在就是為了撲滅各地“火情”。
白復隨著崇禎出了這個宮殿去往武英殿,到了武英殿,六部尚書和英國還有一個時辰才能到齊,這時候,崇禎拉著白復就先到了武英殿,崇禎讓武英殿的太監去拿了一些吃的,他有一些事情需要問清楚。
崇禎很喜歡白復這四個少年,作為他精心挑選的人,每一位的家世背景都一清二楚,朱臨昭有著宗室雛虎的美稱,王百川在商人口中有著小財神的說法,其父追隨他二十年,可以說崇禎一半的內庫都是王百川之父的功勞,眼前的白復,千年將門的未來掌旗,大明半成的軍隊中都是白家人為主官,袁凌鳯看似沒有特點,卻是四人中崇禎最看重的,不僅有袁凌鳯長輩的緣故,還與他的成熟識大體有很大的關係,更何況袁凌鳯初入世就立下大功。
剛才看完戰報,崇禎一度以為袁凌鳯少年得志,目中無人,不過在與白復的交談中崇禎才知道,西鎮武司到達長城之後所面對的危局,如果袁凌鳯不出關,讓林丹汗可以放開手腳的進攻,那麼大明邊軍撐不過兩天,未知的才可怕,袁凌鳯他們一直沒有進攻林丹汗大軍,讓林丹汗兩日不敢派出主力作戰,之後袁凌鳯遠擊林丹汗後方部落,讓林丹汗手下聯軍人心惶惶,最後林丹汗孤注一擲的一擊也被恰巧趕到的王百川用輜重車打退,林丹汗看著進攻無望,選擇了撤軍,從抓來的俘虜口中瞭解到袁凌鳯的情況到這裡就沒了,兩千人生死不知,這才是白復返回京都的原因。
可是不管怎麼樣大明都不可能為兩千人出動三大營三十萬大軍的,很簡單一個道理,得不償失。
等到六位尚書,英國公到了後,崇禎將戰報讓他們傳閱,很明顯除了英國公外的六位尚書都送了一口氣,表情也變得輕鬆起來。
只有英國公開口問了一句,“那莊武伯之孫呢?救還是不救?”
很明顯的六位尚書已經沒有了再戰的意思。吏部刑部禮部工部不願意開口,本來這些事情就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許可權營,而且他們也只是為了大戰做一些輔助之事,兵部主兵事,戶部掌後勤,兩位尚書不想再動兵戈,英國公也知道,現在的大明不能再動兵戈,穩定江南才是首要,可是作為勳貴第一人,關中袁氏已無爵,但是所有的勳貴子弟他都有一份長輩之責,袁凌鳯爺爺莊武伯的爵位也是爵位。再加上家中女兒的那點事,英國公不想就這麼放棄營救袁凌鳯。
說完事情,一直在旁聽的白復已經失望到了極點,不過作為將門之後,他明白前方的將軍離不開後方的文臣,所以他選擇了沉默,等到凌晨,崇禎下旨禁軍回宮,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料理後事,六部穩定朝局。
等到英國公,六部尚書離開後,崇禎將疲倦的身體靠在龍椅上,對著身旁的白復說道,“國家危難之時,不要有怨言,你們是內廷的軍隊,外廷不管,朕不會不管,讓你手下的人做好準備,朕會派東廠暗衛協助你們將他們救回來,不管他們還剩多少人,朕要他們活著回來,他們就得活著回來。白復將朕的旨意告訴西鎮武司的將士們,好好養傷等著東廠暗衛的訊息。”
回到寢宮的崇禎看到了,正坐在床邊流淚的周皇后,崇禎攔過周皇后,擦掉她的眼淚,就如十幾年前一般,周後帶著哭腔的問道,“六部,五軍都督府不管了,對嗎?小虎(朱臨昭乳名),凌鳯,不救了嗎?”
“小虎三歲時,其父親為我擋箭而去,莊武伯兩代人為我而死,我不讓莊武伯無後的,更不會讓堂兄無後的,我下令暗衛去草原,只要有訊息,我會把他們救回來的。”崇禎安慰道。
帝后兩人互相安慰著,就如同十幾年前,那時候信王還不是皇帝,為皇兄守靈入宮的前一夜,夫妻兩人也是這般,對於一個男人而言,再大的困難也會在妻子的一句寬慰下變得微不足道,有妻如此,夫復何求。這應該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