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鳯出獄的三個月裡,一直沒有出過西鎮武司大營,對於西鎮武司裡面發生了什麼只有錦衣衛都督駱養性,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知曉。外人不得而知。
西鎮武司第二次補充兵員遠沒有初建時的所受的支援,禁軍和京營丟給袁凌鳯一堆老弱,袁凌鳯陪著笑臉相迎。他知道這是來自禁軍和京營的警告,因為西鎮武司太拔梢,顯得他們無能。
不過袁凌鳯知道軍中就是這樣,實力為尊,一敗軍之將哪裡有資格去挑三揀四。袁凌鳯照單全收。
朱臨昭喋喋不休,白復沉默不語,王百川安排這些人忙的腳不沾地。
但現況就是這樣,西鎮武司一戰,戰死近半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衛所一般人還真的不敢加入。
一旬時間,四千老卒,兩千弱丁,這就是西鎮武司的補充兵員,老卒中缺臂斷腿者不在少數,袁凌鳯沒有將這些人拒之門外。
所有的補充兵員入營後,西鎮武司將大營封閉,同時一封《西鎮武司改編概要》到了崇禎的桌子上,崇禎看過之後,只是用硃筆寫下來一個字“可”。
西鎮武司將分為前後左右中五部,至於之前那些好聽的名字,袁凌鳯拋棄不用,朱臨昭王百川他們有過反對,被袁凌鳯一句,“名字打不了仗。”駁了回去。
三千老兵,一分為三,加上加上可戰的三千老卒,組成了前軍,左軍,右軍,中軍兩千弱丁很多人都比袁凌鳯還要小,都是十四五歲的少年,他們大多是戰隕軍戶之後或者失籍的難民之後,最後後軍就是由剩下的那些四五十歲或者殘疾的老卒加上將作所,軍律旗組成。
這些年老或者殘疾的老卒是袁凌鳯執意留下的,因為只有失去了才會珍惜,老卒雖然戰力很低,但是能在軍隊中摸爬跪打二三十年,這些人腦子裡面的經驗才是西鎮武司最為缺少的。至於殘疾的老卒更是寶貴的財富,戰陣經驗,這是袁凌鳯最為看中的,之前的冒進也是軍中無老卒,一幫年輕人熱血所致。
王百川也正好有隱退之意,畢竟他只是一商賈之子,論起打仗,還是袁凌鳯朱臨昭白復厲害一點,但是論起賺錢,他為西鎮武司第一人,所以他主動的找到袁凌鳯,希望擔任後軍千戶,袁凌鳯看著王百川很真誠的說了一句話,“王兄,以後我的後背就交給你了。”
袁凌鳯意有所指,王百川也同樣明白,兩人相視一笑,都懂了對方的意思。
朱臨昭算是軍中數得著的騎將,前軍為兩千輕裝騎軍,所以前軍千戶不說非他不可,但是卻很適合,左軍千戶由秦長武擔任,他的能力雖然淹沒在袁凌鳯四人之下,但是秦家這一沒落的將門,世代以重騎為名,更何況秦長武隨著袁凌鳯西征北援,一仗都沒落下,所以袁凌鳯將西鎮武司最精銳的左軍交給他,雖有異聲,但是西鎮武司袁凌鳯說一不二,這更使得秦長武感激不盡。
右軍重卒與輕卒各一半,白復將門虎子當仁不讓,現在唯獨缺了中軍千戶無人,中軍作為戰力最弱的一軍,但在袁凌鳯心裡這些少年正是西鎮武司的未來。
在之後的時間裡,前左右三軍在校場演陣打磨身體,這些少年卻經歷了他們想象不到的事情——讀書。
在袁凌鳯心中,這些沒有家人,沒有後顧之憂的少年,正是軍官的好苗子,雖然前左右三軍現在還看不起這些少年,但是大明一朝為讀書人最為受到尊敬,這些讀過書的少年以後不管到了那裡都會受到優待,這也算是給這些已經很是悲慘的少年們重新開始人生的機會,王百川作為後軍千戶,不管袁凌鳯提出什麼要求,他都會盡力滿足。
二十位沒有功名之身的讀書人就是他從京都城搜刮來的,這些少年早上身穿西鎮武司統一的玄色內服隨著先生們讀書,下午穿上比自己大一圈的盔甲隨著後軍的老卒殘兵訓練。一文一武,朱臨昭問過袁凌鳯這般作為是為何?
袁凌鳯笑著說了一句,“我覺得我們西鎮武司可以出上幾個進士。”這句話當晚就被送到了崇禎桌前,崇禎看到後,只是將紙條燒掉,並沒有說什麼。
顯然這些事情在崇禎心裡都是認同的,他也知道禁軍和京營選兵時給袁凌鳯下的絆子,崇禎一直在等袁凌鳯向他訴苦,不過袁凌鳯沒有找他,這無疑又讓崇禎高看了袁凌鳯一眼。
對於袁凌鳯這一少年,崇禎和周皇后的情感很是複雜,所以崇禎和周皇后一直視他為子侄,不過卻不能做的太過於明顯,雖然是這樣,但是真正朝堂上處於高位的勳貴大臣們都看的出來,在四年前莊武伯父子這一件事情上,崇禎並不是一無所知。
這讓戶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