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鳯隨著僕役進入英國公府的別院,院中左側空了很大一片,右側坐滿了吟詩作對的才子文士,僕役看著袁凌鳯的臉生,但是有老管家的熱情迎接,僕役想都沒想將袁凌鳯安排到了左側的席位上。
陸陸續續的各家勳貴之後進了別院,紛紛在左側落座,袁凌鳯身穿朱雀戰甲,與別院中眾人格格不入,不過幾個國公之子落座後,紛紛向著袁凌鳯舉杯示意,袁凌鳯一一舉杯回應,這些國公之子曾經於冬狩之日見識過袁凌鳯的勇武,一幫伯爵之子看著這個情況,猜不透袁凌鳯的身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時候,作為宴會的主角英國公世子張衡鋒出現了,張衡鋒拿起杯子開口說道:“今日夜宴諸位公子,祝我國朝四海靖安,祝我國朝國泰民安,諸位飲盛。”
“彩。”右側的一幫文士才子喊聲最大,左側的自矜身份只是舉杯回應。
之後或者吟詩作對,或者舞劍,不過這些袁凌鳯都不是太感興趣,袁凌鳯看著桌上的吃食,筷子揮舞如槍,桌上沒事一樣樣的進入袁凌鳯的口中,但是袁凌鳯卻並沒有再飲一杯酒,一天時間來了兩趟京都城,袁凌鳯還沒有進食。正好趁這會兒吃點。
今天的宴會很是蹊蹺,英國公邀請袁凌鳯來府,可是這會兒袁凌鳯還未見過英國公,國公府夜宴,都是勳貴之子和文士才子,袁凌鳯也知道自己與這別院的人格格不入,吃飽後,袁凌鳯向著英國公之子張衡鋒舉杯示意,張衡鋒舉杯回應,袁凌鳯喝完杯中酒就想離開,不過這時候,卻出現了插曲,文士們提出了一個論題,以點評北援之戰的利弊,袁凌鳯開始以為只是文士希望藉此揚名,不過越聽越不對勁,同時一幫勳貴之後也停下來小聲的談話,靜靜的聽著右側文士的誇誇其談。
一個青衫文士率先站起來,舉杯環顧,對著剛才提出論題的李姓文士半鞠躬,開口說道:“在下江南劉琦,拋磚引玉了,北援之戰,雖勝猶敗,不才認為有三點錯誤,第一點,用人不明,六千精兵竟然交付於一黃口小兒,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六千精銳盡去一半,第二點,以下克上,西鎮武司執意出邊,釀成大禍,要不是京營三大營處置得當,韃靼的鐵騎說不得兵鋒直指京都城,驚擾聖上,第三點,邊軍無能,小小韃靼,竟然無力反擊,竟然連抵抗之力都沒有,求援朝廷,為吾輩不恥,眾位以為如何。”
說完劉琦很是滿意自己剛才所說,喝完杯中酒,洋洋自得的坐下,這時候又一位文士站了起來:“在下福建王越,剛才劉兄所言,三點皆點中要害,不過在下有些薄見,北援之戰,為何要排錦衣衛去,錦衣衛身為親軍,不好好宿衛聖上,越俎代庖,可笑。”
有了這兩個人的開口,右側的年輕才子也按捺不了自己的想法了,紛紛發言,可是袁凌鳯右手拿著酒杯,緊緊的攥著,目光盯著對面紛紛開口的文士才子,左側的勳貴之後們這時候也知道了袁凌鳯的身份,自自家的長輩口中也得知了袁凌鳯的事蹟,有的人佩服,有的卻不屑一顧,這時候左側的安靜也引起有右側的注意。
於是剛剛倍受稱讚的劉琦,走到中間,舉杯對著左側落座的眾人說道:“諸位世子,各家公子,難道對這件事情沒有什麼高見嗎?”
這時候諸位勳貴之後都沒有開口,有幾個勳貴家的小公子還想反駁,卻被自己的兄長攔住,示意袁凌鳯所在。一時間劉琦下不了臺,很是尷尬的站在中間,世子們不開口,是有原因的,北援之戰的內情,別人不清楚,他們難道不知道,再者說了,錦衣衛再不堪,那也是親軍也是軍方一脈,勳貴起于軍隊,不管內部有什麼爭鬥,對外勳貴一直是共同進退的。
再者說了,正主還在那裡坐著,還輪不到他們去主持公道。
此時袁凌鳯也坐不住了,豁然起立,劉琦看到袁凌鳯站起來,還以為是哪家的公子認同了自己的話,於是微笑著鼓勵著眼前這個著甲的公子哥。
袁凌鳯沒有笑,只是用著平常的語氣說道:“北援之戰,從接到求援狼煙,到調令到達主將之手,只有不到半個時辰,錦衣衛都督駱養性以下眾多堂上官最先發出命令,西鎮武司接到命令,分兩批,各三千人趕往渤海所,第一批人連夜趕路於第二日中午到達,休息了一個時辰就趕到長城上,避免了長城被破,之後出關作戰,斬韃靼步卒近萬,見無可施為後,破林丹汗身後大小部落十餘座,最後到達察哈爾王廷,與王廷守軍對峙,殘軍一千五百人面對一萬韃靼鐵騎,五次衝陣,斬敵五千,全軍覆沒,第二批西鎮武司援軍,協防長城邊軍,林丹汗進攻幾十次皆無功而返,西鎮武司北援一戰,斬敵兩萬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