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卻是不會給多高的價。
尋常能賣出去的都是籃筐什麼的,也就幾文錢。
而趙月最喜歡的那些小東西,卻無人問津,主要是給不起高價,價錢便宜了她爹做起來費工夫,倒不如下地呢!
柴水青覺得,還是因為這地兒偏僻,那些編織品有些十分精巧,若是放在郡城,保管不會這麼賤價。
他們當小玩意兒賣,郡城的大戶卻會當做藝術品來擺放。
這便是差別。
牛車走了一半路的時候,胡氏將籃筐裡的水和吃的拿出來,一一遞過去。
這主要還是因為柴水青和李秀鳳她們到來,所以才帶的熟食。
不然,只他們自己去胡桃村,絕對不會帶著些。
哪怕是粗糧,也是磨過好幾遍的,味道不會差。更何況,雜糧餅裡頭,還沾了油烙的,這可是好東西。
柴水青不餓,搖頭擺手不吃,只喝了幾口水。
倒是李秀鳳結實吃了兩個餅,趙月也啃了一個,惹得趙氏指著二人一頓笑罵。
遠遠的,柴水青就看到那頭綿延的山,居然比他們河東村的山還高,還大。
那綿延至遠方的山脈,彷彿沒有盡頭般,讓人不知身在何處。
李秀鳳極少來胡桃村,猶記得最近一次來胡桃村,都是六年前,她早忘了胡桃村在哪兒。
倒是趙月每年都來,指著一座大山介紹:“快看,那個圓圓頂跟個菇子似的山就是我姥家。”
因為看到姥姥家所在位置,趙月十分高興,還催促著自家爹快些趕車。
李秀鳳早不記得地兒了,好奇的問了不少,趙月還說起小時候的事,說起胡桃村的山。
柴水青聽著聽著,覺得有趣,她年幼並沒有在山裡嬉戲玩鬧的經歷,對此十分羨慕。
再聽趙月說起山中的菌菇和植物,柴水青方才記起收集任務,頓時興致更濃了。
胡氏因為能會孃家,也是一臉喜色。
她難得回來一次,雖然婆婆沒有拘著,可路途這麼遠,跑來跑去麻煩不說,也費時。
再則回去一趟總要帶些東西的,胡氏因此每年也就在大年初二才回一趟。
此時,胡氏伸著脖子往外瞧,想到今日帶回去的東西,更是腰桿都挺直了。
兩邊家中都不富裕,可她孃家卻更窮,別說雞蛋了,一年到頭難見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