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不是祖父的意思.。”
“不是祖父的意思,自然就不是爹的意思,不是爹的意思,當然就不是母親的意思。”
“既沒有父母之命,哪來的媒妁之言?拜過天地也不作數,二小姐,我一定要送回去。”
少年人,迎著晚霞的餘暉,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神采飛揚。
這個少年,有些讀書人特有的技能和性格,
一個辯,
一個執著。
他三歲識字,五歲讀經文,都說是少年天才,不過七歲的時候迷上了圍棋,到處找人下期,家裡的門客後來都下不過他,這就有點不務正業了。
沈天嵐特別器重這個孫子,怕他學歪,訓斥他棋影響人,雕蟲小技。
沈唯卿為了說服祖父下棋不是雕蟲小技,七歲的孩子,到處請教人,找出處,終於讀通了論語,說:“子曰,雖小技,必有可觀者焉!”
就是雖然雕蟲小技,但是也是有用的,孔子說的哦,聖人說的,你難道還不信?
沈天嵐道:“那子曰,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恐怕影響前途,所以君子是不會沉迷這些小技的。
這回沈天嵐確定沈唯卿找不到反駁的話,可是這個孫子絞盡腦汁想過之後,小大人似的一笑:“孔子是聖人,聖人心中滿是丘壑,對什麼東西都會包容,怎麼會歧視技能?這不是孔子說的,肯定是後人加上去的,祖父您被騙了。”
這又是個狡詐的孩子,說不過,還會賴皮。
沈天嵐感慨,沈家有後,從此不再管教孫子玩耍。
沈唯卿十一歲的時候把修行的和尚說的還了俗。
十三歲街上有個少年不學無術,沈唯卿為了讓他走正道,給他講了三天三夜大道理,後來被這少年打了一頓。
不過他沒有氣餒,用了半年時間學習武術,打敗了少年,把少年綁在柱子上聽他講大道理,這次是七天,
少年再也不敢了,現在成了沈天嵐的好兄弟。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你不服氣,就要說到你服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