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揚人仔細調理著手中大弓的弓弦。
與同樣精於箭術的精靈們所使用的森林複合弓相比,沙彌揚人的大弓粗獷甚至野蠻。它使用長達一安卡尺的重箭,箭頭無一例外由精鋼反覆鍛造打磨至錐形,在戰鬥中能讓傷害高到甚至無法承受的地步,而箭羽來自中陸白雕的長翎,服帖且比一般翎羽更重,平衡了箭頭沉重的分量;弓弦並非拓木弓所使用的牛筋,而是更為難得的卡爾斯亞龍筋腱——堅韌並且絕不懼怕潮溼帶給它的傷害;弓臂使用十年以上黃金樹心部分,中間夾含亞龍角,配合強韌的筋腱——所以把在沙彌揚人看來,一個好弓手比普通戰士更為出色。
而貝納德並不僅僅是一位“好弓手”。
迄今為止,人們對沙彌揚人依舊所知不多。他們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尤米揚中部,那裡群山環繞,終年雲霧繚繞。甚至在神話紀結束前,除了尤米揚中部的某些城鎮和村莊,其他兩個大陸對沙彌揚人一無所知。
變化發生在迴歸紀初年。在迪爾森王朝崩潰伊始,皇帝治下的公國與自治領紛紛獨立,諾頓大公三世在成功尋求到教廷支援後宣佈脫離迪爾森建國。作為諾頓王國的開國君主,大公,不,諾頓國王薩特馬斯一世對於土地的渴求極其強烈。聯姻,戰爭,陰謀,二十年後,他將版圖拓展至中部的高山和森林。當軍隊試圖進入蘇倫森林時,他們與一隊巡邏的沙彌揚人發生衝突。這場小型戰鬥以諾頓人的失敗而告終。
薩特馬斯國王並未因此選擇戰爭。他派出使者與這個桀驁的民族聯絡,在經過多輪談判與做出諸多保證之後,沙彌揚人承諾族人將作為僱傭兵加入諾頓的軍隊,薩特馬斯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王國將擴張的腳步永遠停在了固倫山脈以西。
沙彌揚人善戰的威名隨著連綿不斷的戰爭與衝突逐漸擴散至整個貝爾瑪的世界。巔峰時期,諾頓王國最強悍的薩貝爾軍團——由三萬沙彌揚人組成,幾乎征服了整個中陸。
但也到此為止。薩特馬斯一世去世,而他唯一的兒子,卡爾·薩特馬斯則是當時牧首的教子。卡爾登基之後試圖改變沙彌揚人的信仰,他要求士兵們選擇教廷而不是薩貝爾人,並且下令薩貝爾軍團改名為“多倫剋夫”——意思是為神而戰。
這造成了沙彌揚人的集體譁變。開始僅僅是大批沙彌揚士兵放棄軍職,到了後期,小部分已經融入諾頓的軍官也選擇向他們的上司遞上辭呈。這些經驗豐富,驍勇善戰的戰士一部分回到了故鄉,另一部分則選擇投向其他國家,科爾庫,挪亞,英斯卡爾,哪怕是諾頓的死敵,也能見上那麼幾個沙彌揚人的身影。
薩特馬斯二世因此而格外憤怒。他認為這是赤裸裸的背叛和羞辱。這位年輕的國王撕毀了父親與沙彌揚人的協議,諾頓的軍靴踏進了蘇倫森林,並且囚禁了當時星塔的全部成員。一個月之後,教廷以異端的罪名判處星見們死刑,據說卡爾·薩特馬斯親手將薩貝爾人舒亞特——最年長的那位星見送上了絞刑架。
此事在沙彌揚人中引起軒然大波。在星見們死去的第二天,沙彌揚人襲擊了紐卡斯行省——那裡是卡爾叔叔的封地。異族的行動快速而殘酷,他們為卡爾·薩特馬斯送去了親王的頭作為他登基第五個年頭的賀禮。
戰爭不可避免。初期諾頓人一切順利,他們與沙彌揚人通商數十年,瞭解通向蘇倫森林的每條道路。軍隊封鎖了森林,嚴厲禁止山民和商人與沙彌揚人交易,企圖將這個桀驁的民族與被視為異端的薩貝爾人困死在森林的深處。他們進入森林絞殺看見的每一個沙彌揚人與薩貝爾人,不論嬰兒還是老人,不論女人還是男人,過去的戰友成為了最危險的敵人——對彼此來說都是。
但很快諾頓人便吃到苦頭。遼闊的大陸中部所擁有複雜多變的地形——高山,湖泊,森林交織在一起,成為異族天然的屏障。他們襲擊諾頓的補給車隊和兵站,在軍隊行軍道路上設下陷阱和埋伏——戰爭進行了三年,諾頓因此死去的男人甚至比之前的戰爭中加起來還要多;而沙彌揚人的數量則急劇減少,每個家族都缺少幾位甚至數十位成員,至於薩貝爾人的死亡,除了死在絞刑架上的那些則無人知曉。
最後一切結束在一名沙彌揚弓手的手中。他在薩特馬斯二世行獵時用一枝重箭了結了國王的性命。沒有為王國留下繼承者的卡爾死去之後,諾頓立刻陷入動盪之中,那些原本被征服的地區蠢蠢欲動,位高權重者垂涎著王座的甜美味道,而四周環伺的敵人迫不及待要摘下這枚碩大的果實。
而對於沙彌揚人來說,一切都結束了。經過博弈,妥協,刺殺,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