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何必如此緊張。將軍不願見我,我又何嘗願意見將軍。當年長山軍潰敗,我等守著奉天神將軍和軍師的命令,死守雍州。當時,將軍在哪裡?既然當年違背了軍師的命令,你又何必堅持姓軍師給你的姓呢?”
玉衡不憤怒嗎?很憤怒。當年奉天神將軍死的極為突然,軍師反應過來時,大局已定。不得已軍師安排了兩個後手,一個是玉璣知道的,詐降之計;一個便是退守雍州的命令,雍州離洛陽不遠也不近,正是退可守進可攻的好地方。
第一條不過是第二條萬一失敗的補充手段,當年喬軍師何等睿智,怎會輕易將長山軍陷於被動。
長山軍中很多人都以為是軍師倉促之間無法應對,能留下一個後手,已經是邀天之幸,他們怎麼知道軍師的實力。
如果喬晉將軍當年按照軍師的命令列事,長山軍便可控制住雍州,如何能落到今日如喪家之犬一般。
可以說長山軍的衰敗,喬晉要負一大半責任,玉衡以為自己看開了,不然他也不會出現在這裡了,但這一刻,他才發現,原來他也是不理智的,他在憤怒,憤怒喬晉毀了長山軍最後的希望。
喬晉失落極了,他狠狠摸了一把臉,“當年,當年我收到軍令,全力撤出吳國,我當時也懷疑,雖然奉天神將軍身死,但那時夫人已有子嗣,若是女子,那自然萬事皆休,但若是男子,便是少主。只要我們據守雍州,未嘗沒有翻身的可能。
可我收到的是軍師親筆,上面清楚的寫著奉天神將軍身攜三州大氣運,他一死,三州會直接反噬長山軍,為了儲存長山軍有生力量,必須撤離三州,而吳國其他州府非長山軍可攻佔,為此,長山軍眼前只有一個選擇,撤出吳國,西行入西域諸國,一切從長計議。”
喬晉也是後來才知道,他做錯了,軍師從來都不懼怕三州氣運反噬,君不見玉衡在雍州待了這麼多年,還活著嗎?
“後嗣?”玉衡諷刺一笑,“奉天神將軍府邸直接被禁衛軍攻入,夫人一屍兩命,還有什麼後嗣!沒了奉天神將軍,沒了軍師,長山軍還是長山軍嗎?也許是的吧,朝廷記得,害死奉天神將軍的世家記得,先投降的長山軍高層記得,長山軍真是榮幸啊,有這麼多的老朋友!”
喬晉沉默,他知道這些年玉衡堅守在雍州不容易,而他當年撤出吳國還算順利,幾乎保留了所有戰鬥力。
這也是他在西域諸國作威作福的底牌。
“讓雍州長山軍撤出吳國吧,我現在建了一個國,還是能收留老兄弟們的。”愧疚也好,好心也罷,他這些年自以為玉衡害死了軍師,才對在雍州的長山軍不聞不問,雖然有路途遙遠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遷怒吧。
玉衡是最後待在軍師身邊的人,可軍師死了,他還活著,當年喬晉直接遷怒了玉衡,現在想來,當年還是太年輕了。
“你一句收留,我就該帶著我手下的長山軍來投嗎?當年的事你以為這麼容易就過去了?我這次來不是投奔你的,我是……”
“昆吾王殿下,一股羌人於五日前突襲了夕照國,之後往西直行,看樣子是衝著昆吾國來的。”
喬晉聽到手下人回稟,直接站了起來,“不過是一股羌人,居然敢打昆吾國的主意,那就讓我好好教他們做人吧,玉衡兄,我去會會這些不長眼的羌人,等回來再和玉衡兄暢飲。”
解開心中介懷,他鄉遇故國來人,喬晉心中的激動已經隱藏不住了,一句玉衡兄代表的是釋懷過去,開始新生的意義。
玉衡的話說不下去了,嘆口氣直接站起身來,“我也去吧。”
“行,當年我們這些將軍可是隻管打仗,後勤政務都有你們這些軍師負責,現在想想,那時候多幸福啊,這些年我趕鴨子上架,的確做的不如你們。”
看著意氣風發的喬晉,玉衡忽然明白,也許他不用說了,已經是一國國王的喬晉也許會緬懷奉天神將軍,緬懷師兄,緬懷吳國,但不會再回去做一個吳國人了。
在吳國,他是叛軍,是逆賊。但在他一手建立的昆吾國,他是戰神,是國王,是萬人之上一言九鼎的存在,現在長山軍在昆吾國過的也不錯,歸不歸國,對現在的長山軍也許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探馬來報,東面三十里處有羌騎約五萬人西進。”
“探馬來報,東面四十里處有羌騎約十萬人西進。”
喬晉聽著奏報,猛地反應過來,這不是一小股羌人,怕是整個西羌一半的兵力都來了啊。
正弦二十年七月,被喬靈直接消滅在草原的東羌大約有三十